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23)
- 作品数:40 被引量:644H指数:13
- 相关作者:李凤亮宗祖盼陈振旺张扬郭梅芳更多>>
- 相关机构: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文化科技产品接受意愿的整合模型研究——以电子书阅读器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作为一种新兴产品形态,文化科技产品是如何被消费者接受的?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理性行为理论(TRA)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整合的视角,建立了文化科技产品接受意愿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然后以电子书阅读器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模型中的各个要素展开分析。该模型综合了三个理论的特点,更加全面地揭示了文化科技产品的接受意愿受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任务技术匹配度、主观规范的影响。理论模型整合的视角为文化科技产品接受意愿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理论解释,同时也为文化科技融合产品的创新实践提供建议。
- 周志民王强
- 社会变革、科学精神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191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化为中心被引量:1
- 2018年
-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这两次社会变革决定了1910年代是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的十年。现代科学衍生的社团与杂志在1910年代的文化现代化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学精神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工具。而人文学术研究的现代化转型则见证了科学精神的力量与意义。
- 韩晗
- 关键词:社会变革文化现代化
-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被引量:54
- 2016年
-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主体和行业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泛、战略意义之重大需要我们站在更为广阔的视域去探究二者的融合模式和呈现类型。文化与科技融合手段的差异性与目的多样性必须从这一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个体、企业、消费者、政府和中介)和"客体"(产业、产品)中去寻找,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类型的多元化。主要包括:(1)新兴产业推动下的"业态新创"模式,指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和自身产业化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产业形态;(2)产业融合实践下的"跨界聚合"模式,指行业的跨界经营和要素的互动聚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或升级;(3)科技创新牵引下的"内容活化"模式,指以科技手段来提升文化内容的影响力、表现力和传播力;(4)文化创意驱动下的"技术嫁接"模式,指以文化内涵来提升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人文品质;(5)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创新"模式,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来实现文化与科技资源的汇聚与融合。
- 李凤亮宗祖盼
- 关键词:文化科技
- 文化与科技融合对我国上市企业的绩效影响研究
- 2014年
-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近些年企业寻求业务创新的重要着眼点。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经营实践,可以将文化与科技融合划分为交互融合和密集融合两种类型。利用2010-2012年的公司年报数据对53家相关企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经营程度进行测算,发现该经营度的均值在逐年递增。进一步采用随机影响的变截距模型进行回归表明:文化与科技融合经营度的提高对企业绩效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在文化类企业与非文化类企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具备开展文化科技融合业务潜力的企业来说,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将会是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方向。这一趋势对当前的政策环境也必然提出新的要求。
- 陈雪崔世娟
- 关键词:绩效影响
- 体验视角下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文化产品创新路径被引量:8
- 2014年
- 体验是文化产品的本质属性。文化产品体验可分为教育型体验、娱乐型体验、审美型体验和避世型体验,不同的文化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文化体验是不同的。在文化消费中,消费者希望获得的文化体验应该是多元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一方面可以使文化产品消费者的文化体验得以增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体验融合增加真实性和互动性,使文化体验更为丰富。所以,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文化产品创新提供了基本思路,这一研究结论对文化产品创新很具有启发意义。
- 贺和平刘雁妮
- 关键词:文化体验
- 文化软实力:生命的感动及其创造逻辑
- 2014年
- 文化软实力与生命的感动同形同构,是直接面对人性、面对生命的创造力量;文化软实力是一种"以情动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艺术与审美的情感力量;究其本源,文化软实力更是一种"悦耳悦目"、"悦心悦情"、"悦神悦意"的生命创造力量。情感与生命的力量直接激发人们生命的感动,并由此价值核心引发当代生存之生命—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逻辑,同时展开文化软实力之生命感动力→意识穿越力→普世影响力之创造逻辑。
- 李平
-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演进机理与历史语境被引量:16
- 2016年
-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厘清二者融合的演进机理有助于把握科技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文化与科技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融合特征:在原始蒙昧时代,原始文化与简单技术呈现出混沌般的交融共生形态,具有同根同源的特性;而在漫长的古代文明时期,文化与科技则相对分离,并沿着自身的系统独立发展;进入近代社会后,文化与科技相互隔离的状态被打破,并在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积极融合与消极冲突并存的局面;在信息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文化发展正在引领文化与科技融合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文化与科技开始以主动姿态向对方渗透,呈现出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
- 李凤亮宗祖盼
-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科技演进机理历史语境
- 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被引量:5
- 2014年
-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文化的生产、传播模式正经历着颠覆性的革命。技术的赋权使数字化新生代创造出了丰富多元的亚文化,他们极具个性的自我表达,虚拟社区的社会化过程,推进了文化的不断创新,蕴育着新的社会力量和变革要素。但是,高新科技在最大程度地释放自我、解放束缚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文化的繁荣和人性的解放,数字化新生代也面临着技术迷恋和文化迷失的严重问题。如何智慧地、以人为本地使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数字化新生代的新媒介素养,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题中之义。应该将开放、参与、协作作为当下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路径,从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发掘青少年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文化与科技的理性反思、将社会公益服务与新媒体素养教育相结合等角度,探讨改革媒介素养教学的新模式,使数字化新生代转变成为数字化公民。
- 丁未姚园园
- 关键词:媒介素养
- 全球化语境中的地方艺术和本土艺术被引量:3
- 2012年
- 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文化都在"全球化"语境中有意伸张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化"反映了文化演变的内在要求。地方艺术通常是发生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之内的具有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意义的艺术形态;本土艺术通常是发生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之内的以人类的本真情感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态。在全球化时代,本土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土艺术的当代功能作用表现为:1.文化磨合作用;2.文化矫正作用;3.文化创新作用;4.文化产业增值作用。
- 黄永健
- 关键词:本土艺术地方艺术文化功能
- 文化安全背景下国际、国内文化品牌特征和消费认同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文化产品消费跨越经济和文化两个领域,对相对弱势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核心价值理念维护形成挑战。本文对国际、国内文化品牌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并探析了两者的消费认同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文化品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发展建议。
- 陈振旺郭磊
-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产品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