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53)
- 作品数:25 被引量:204H指数:9
- 相关作者:田玲卓志姚鹏王正文高俊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保险文化的转型与升华:以现代保险服务业为视角被引量:6
- 2015年
- 传统保险机制彰显出互济和商业的文化属性。保险文化是人类保险活动的结晶,与社会发展和保险服务业发展阶段动态匹配。本文根据一般到特殊的演绎逻辑,以转型研究为基本范式,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论证了保险文化转型升华的必要和必然性;结合现代保险服务业特征,诠释了现代保险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服务文化是核心,商业诚信文化和社会治理文化是其应有之义;建议以"最大诚信""服务全局"为核心价值理念,制度文化为主要抓手,"保险产品"为载体,通过保险文化自觉、创造和实践,实现向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文化的转型升华。
- 卓志孙正成
- 我国巨灾保险基金规模研究——以地震风险为例被引量:22
- 2013年
- 我国要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提议由来已久,然而包括理论研究上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巨灾保险基金迟迟难以推出。以地震风险为例,通过对历史地震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对地震风险进行模拟;采用在险价值(VaR)方法,对我国的地震保险基金规模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震保险基金的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与再保险附加费率的不同差别较大,从最小的8.56亿元到最大的216亿元不等。最后,对该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田玲姚鹏
- 关键词:巨灾保险基金VAR
- 基于随机模拟技术的地震风险评估与损失分担机制设计被引量:1
- 2013年
- 巨灾保险制度是国家综合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则是巨灾保险制度的核心。如何构造科学合理的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是理论与现实的重大关切。本文以地震风险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地震的历史数据(1910-2011),采用基于复合泊松分布与基于复合负二项分布的随机模拟方法对地震风险进行模拟,以年度震级和的形式绘制了地震风险损失的超越概率曲线。最后在此超越概率曲线基础上,研究在不同风险容忍度下各个主体承担地震风险损失的比例。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通过随机模拟技术对巨灾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对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进行划分的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泊松分布下,个人与保险人可以承担70%的风险损失,政府只需承担30%的风险损失;在负二项分布下,政府需要承担绝大多数风险损失(65%)。
- 田玲姚鹏
- 关键词:地震风险风险评估
- 构建中国特色巨灾指数:思路与条件被引量:5
- 2013年
- 作为国际金融保险深化和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巨灾指数在巨灾风险管理领域发挥着有别于传统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要功能与作用。本文立足中国当前的巨灾风险管理现实情况,从明确巨灾指数的概念界定出发,通过分析国际巨灾指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功能,探索中国巨灾指数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国虽然当前缺乏巨灾指数,但是具有构建巨灾指数的现实基础,通过一定的思路和政策条件保障,在当前的形势下能够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巨灾指数。
- 卓志段胜
- 关键词:巨灾
- 农村居民地震风险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省楚雄州的调研数据为例被引量:9
- 2014年
- 自然灾害风险感知水平是影响风险防范意识和行为的直接原因,研究个体对于自然灾害风险感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农村居民地震风险感知与地震保险需求"微观调查数据作为样本,从多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楚雄州农村居民对于地震风险的感知水平,同时研究了个人的灾害经历、风险暴露程度、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和其他特有因素对于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灾害经历对于风险感知具有正负两种效应;风险暴露程度与风险感知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诸如年龄、性别、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对个体的风险感知产生明显的影响;特有因素中,政府对于地震的宣传和发放的地震应急包会降低个人的风险感知水平。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田玲屠鹃
- 关键词:地震风险风险感知
- 政府行为、风险感知与巨灾保险需求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43
- 2015年
- 本文以地震风险为研究对象,以投保意愿与支付意愿作为巨灾保险需求的两个代理变量,并以楚雄州681个农户作为研究样本,从防灾减灾中的政府行为与风险感知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巨灾保险需求机制背后蕴藏的"慈善危害"(Charity Hazard)与风险感知效应。结果发现,防灾减灾中政府的工程预防行为会显著降低个人的巨灾保险需求,政府的非工程行为与灾后救助没有表现出"危害"效果,反而起到了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感知水平与巨灾保险需求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对巨灾保险需求的作用力会受到政府行为的削减。这些结果表明,政府在灾害救助中的职能与个体巨灾风险感知对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田玲姚鹏王含冰
- 关键词:支付意愿政府行为风险感知
- 巨灾保险制度中的财税政策比较研究
- 2015年
-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特大自然灾害频发(表1),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巨灾风险发生后,政府往往以财政拨款为主,对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由于保险的投保率过低,受灾地区的保险赔付金额微不足道,未能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 李哲
- 关键词:巨灾保险制度社会稳定器财税巨灾风险财政拨款
- 巨灾冲击、风险感知与保险需求——基于汶川地震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在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式下,巨灾冲击带来的情绪变化引起的风险感知变化为显著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本文选择距离地震中心、接受地震信息、过往地震经历等指标作为风险感知的不同维度刻划风险感知的变化。通过我国各省市样本月度数据,以财产保费变化额反映保险需求的变化,在控制了样本财富、收入水平、保险机构数量以及CPI等因素,证实了保险需求与风险感知正相关、接受信息量负相关、过往地震经历负相关等假设。
- 卓志周志刚
- 关键词:情绪风险感知保险需求
- 中国自然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 2014年
-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且种类繁多。目前中国正处高速发展时期,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粗放经营使得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自然环境风险已经成为威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巨大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影响范围广泛且具有严重的灾难性。本文从分析影响一个地区自然环境风险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的因素出发,构建评价自然环境风险的指标体系,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风险进行评价,旨在提高我国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对自然环境风险情况的判断能力,并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展自然环境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 邹芸螺刘伟吴一凡
- 关键词:风险管理
- 基于CVaR的地震巨灾保险基金规模测算被引量:9
- 2016年
- 本文以1996-2011年中国地震巨灾损失数据为样本,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地震巨灾损失分布,运用VaR估计地震巨灾再保险最优自留比例,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一定置信度下的地震巨灾损失的条件在险价值(CVaR),以CVaR为风险度量指标进行地震巨灾基金规模的测算。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基于CVaR测算的地震基金规模要高于基于VaR测算的地震巨灾基金规模,且CVaR对超大规模的地震损失更敏感。建议在设置巨灾基金规模时,以VaR与CVaR作为风险度量指标进行风险分层。
- 田玲吴亚玲沈祥成
- 关键词:CVARVAR蒙特卡罗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