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鞍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4433120007)
作品数:
4
被引量:8
H指数:2
相关作者:
鲁峰
常强
黎小间
詹炜卿
袁艺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相关作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资助
相关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脂肪组织工程
1篇
低氧
1篇
低氧预处理
1篇
血管
1篇
血管化
1篇
血管基质
1篇
游离脂肪
1篇
预处理
1篇
脂肪
1篇
脂肪来源干细...
1篇
软组织
1篇
软组织缺损
1篇
生物可降解
1篇
生物可降解性
1篇
片段
1篇
缺损
1篇
种子细胞
1篇
组织缺损
1篇
羟基乙酸
1篇
脱细胞
机构
4篇
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4篇
鲁峰
2篇
常强
1篇
刘林奇
1篇
詹炜卿
1篇
张澍
1篇
黎小间
1篇
廖云君
1篇
高建华
1篇
袁艺
传媒
1篇
中华整形外科...
1篇
中华实验外科...
1篇
中国修复重建...
1篇
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1篇
2015
2篇
2014
1篇
2013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低氧预处理对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的活性及表面标志的影响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低氧(1%氧浓度)对脂肪来源干细胞增殖活性及表面标志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低氧预处理脂肪来源干细胞于1%氧浓度下48h后检测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及MTT法检测处理后(24、48、72h)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低氧预处理期间不仅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而且低氧预处理后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具有较常氧组培养更强的活性,表面标志较常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缺氧预处理能提高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活性,维持脂肪来源干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特性,为细胞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刘林奇
高建华
袁艺
常强
廖云君
鲁峰
关键词:
低氧
预处理
脂肪来源干细胞
血管基质片段促进体内组织工程室血管和组织新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初步探讨兔脂肪组织来源血管基质片段(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促进组织工程室内再血管化和诱导组织再生的机制。 方法 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雌雄不限,体重2.5~2.8 kg;将Ⅰ型胶原支架与胸背动静脉束复合移植于背侧,外置圆柱形中空硅胶小室,并随机分为两组(n=12)。术后2周,实验组取颈背部脂肪垫按照胶原酶消化法分离SVF,DiI标记后将1 mL SVF细胞悬液(1 × 106个/mL)注入圆柱形中空硅胶小室内;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2、4周取出新生组织行大体、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结果 注射后2周两组新生组织呈圆柱形,表面可见明显血管网络分布及未完全降解的Ⅰ型胶原支架,实验组新生组织体积为(0.87 ± 0.11) mL,大于对照组的(0.72 ± 0.08)mL(t=2.701,P=0.011);4周时实验组未见支架残留,对照组可见有少许絮状支架残留,新生组织体积均较2周时缩小,分别为(0.74 ± 0.14)、(0.64 ± 0.10)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93)。组织学观察示,注射后两组均有新生血管,且4周血管基本成熟,但无脂肪团或脂肪小叶形成;2、4周时实验组新生血管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t=6.291,P=0.000;t=5.445,P=0.000)。注射后4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示,实验组SVF在新生组织中存活并主要集中在新生组织边缘,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同时表达CD31和DiI双阳性。 结论 兔SVF能促进组织工程室内新生组织的血管化并增加组织体积,但是在缺乏成脂微环境诱导下不能自主分化为脂肪细胞。
鲁峰
常强
詹炜卿
黎小间
关键词:
脂肪组织工程
血管化
组织工程室调控自发性成脂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4年
脂肪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填充剂,广泛用于充填或修复任何类型的病理性软组织缺损。游离脂肪来源受患者体型等诸多因素限制,同时因缺少血供,移植结果难以预测。组织工程为脂肪获取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传统组织工程技术强调“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及微环境”三要素支持,
张澍
鲁峰
关键词:
关机
成脂
游离脂肪
软组织缺损
种子细胞
脱细胞脂肪组织细胞外基质作为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5年
支架材料因其为种子细胞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成为组织工程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理想的支架材料除了需要适当的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渗透交换能力、刚性、弹性、生物可降解性,还需诱导新生组织定向分化,并能维持支架降解后新生组织的长期稳定性[1-2].由于脂肪细胞的脆性及不耐缺氧的特点,支架材料的作用在脂肪组织工程(ATE)中显得尤为突出.近年来关于ATE支架材料的研究可分为两部分[3]:(1)自然材料提取物(如:胶原、纤维蛋白[4]、透明质酸衍生物、丝蛋白[5]);(2)人工材料[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6]、聚乙醇酸(PGA)、聚乙二醇(PEG)[7]]等.
雷忱
鲁峰
关键词:
脂肪组织工程
细胞外基质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脱细胞
生物可降解性
细胞相容性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