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J2013)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曾智勇汤德元冯继红罗军敏于伟娜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遵义医学院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定向遗忘
  • 1篇斗牛
  • 1篇多基因
  • 1篇隐性有害基因
  • 1篇中毒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转...
  • 1篇兽医
  • 1篇年老化
  • 1篇尿路感染
  • 1篇牛肺炎
  • 1篇农户
  • 1篇情绪词
  • 1篇中西兽医
  • 1篇中西兽医结合
  • 1篇中西兽医结合...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猪细小病毒
  • 1篇主要抗原区

机构

  • 2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贵州省动物疫...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作者

  • 2篇汤德元
  • 2篇曾智勇
  • 1篇王洪光
  • 1篇于伟娜
  • 1篇姜德荣
  • 1篇潘际刚
  • 1篇罗军敏
  • 1篇冯继红
  • 1篇官志忠
  • 1篇张凯琳
  • 1篇李春燕
  • 1篇李达
  • 1篇王彬
  • 1篇罗险峰
  • 1篇郝飞
  • 1篇刘建
  • 1篇楼迪栋
  • 1篇于燕妮
  • 1篇陈衍
  • 1篇黄涛

传媒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自交衰退新解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在综合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现代分子生物学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遗传物质缺失致使自交衰退新假说。遗传物质缺失致使自交衰退假说认为:由于同源染色体遗传物质存在差异,存在差异的遗传物质在自交后有不存在于自交子代的可能,从而造成自交子代相对于亲本的遗传物质缺失,致使自交子代衰退。本文通过一个实例论证这一假说,并运用这一假说解释三个遗传学现象。最后,比较隐性有害基因纯合致使自交衰退和多基因平衡破坏致使自交衰退学说的错误,并从遗传物质缺失致使自交衰退的角度解析了杂种优势。
王浩
关键词:假说自交衰退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摩拉斗牛肺炎和尿路感染
2018年
2017年7月下旬,贵州花溪孟关乡某农户家的摩拉斗牛出现喘气、阴茎疼痛、少尿甚至无尿、排尿呈努责姿势等症状。农户将发病牛送到贵州大学动物医院就诊,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好。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某农户的摩拉斗牛于2017年7月29日开始发病。
杨伟汤德元黄涛曾智勇王彬龙冬梅韦冠东胡玲玲石远菊叶丽
关键词:尿路感染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肺炎发病情况农户
基于项目法不同情绪词条件下定向遗忘的年老化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定向遗忘的年老化效应,以负性和正性情绪词汇为材料,对项目法定向遗忘进行了再认、回忆和词干补笔三种任务的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均出现了定向遗忘效应,且材料性质和测量方式都影响定向遗忘效应.
陈衍息晓龙罗坤兰
关键词:项目法情绪词定向遗忘
猪细小病毒NS1非结构蛋白和VP2结构蛋白主要抗原区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联合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建立猪细小病毒野毒抗体的NS1-i ELISA和猪群PPV免疫抗体水平的VP2-i ELISA方法,试验采用猪细小病毒NS1和VP2基因主要抗原区纯化后的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为1∶12 800;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NS1-i ELISA方法与HI试验的符合率为100%;VP2-i ELISA方法与HI试验的符合率为94.7%,且比HI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检测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乙型脑炎病毒(JEV)和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6种常见猪病病毒的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说明所建立的NS1-i ELISA和VP2-i ELISA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两种方法可联合应于PP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猪群免疫疫苗后PPV抗体水平的检测以及猪群PPV的净化。
刘建汤德元李春燕曾智勇罗险峰郝飞姜德荣王洪光李达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主要抗原区间接ELISA
氟对SH-SY5Y细胞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融合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氟对人脑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体外培养细胞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融合的影响。方法在SH-SY5Y细胞中加入0.4、4 mmol/L NaF,孵育6、12、24和48 h;利用MitoTracker和ROS荧光染色试剂盒对线粒体和氧自由基进行染色。结果 NaF作用6、12、24、48 h时,与对照组比较,0.4、4 mmol/L氟处理组SH-SY5Y细胞内ROS染色强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5.1±1.4)、(12.8±2.5)、(22.6±2.4)、(30±3.1)和(32.5±1.9)、(38.1±2.2)、(69.3±3.1)、(84.3±3.5)个/100细胞]和II型线粒体细胞计数[分别为(13±1.4)、(15±1.7)、(22.9±1.9)、(23.7±1.6)和(15.2±2.3)、(23.8±1.8)、(29.1±4)、(47.7±3.3)个/100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摄入过量的氟导致SH-SY5Y细胞氧自由基水平升高,线粒体呈分裂状,呈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楼迪栋郑丹潘际刚张凯琳罗亚于燕妮官志忠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活性氧线粒体
TGF-β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与恶性肿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um-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个连续的生物学过程,可促进上皮细胞表型发生变化,以获得间充质细胞的表型特征[1];EMT在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肿瘤细胞获得了一定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也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前提和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作为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EMT的诱导及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发现TGF-β可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调控EMT的发生,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本文将综述TGF-β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于伟娜罗军敏冯继红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TGF-Β恶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