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51031)
-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柳宏乔芳冯晓斌宋展云顾宇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当代北宋《论语》诠释研究概论
- 2014年
- 当代以来,随着《论语》和《论语》学研究的全面发展,北宋《论语》诠释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一是从政治文化背景和学术思想发展方面探析了北宋《论语》诠释繁荣的原因;其二是对苏轼《论语说》的辑佚和邢昺《论语注疏》版本校勘的梳理;其三是揭示了几种《论语》传世注本诠释的特点和成就;其四是力图透视北宋《论语》诠释的演进路径和诠释思想,对《论语》在儒学重建和理学建构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总结。北宋《论语》诠释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学界进一步细绎爬梳。
- 乔芳
- 关键词:北宋《论语》学
- 论吴派《论语》诠释特点被引量:2
- 2018年
- 清代吴派因惠栋而得名,吴派学术摒弃宋明理学空疏浮华的缺点,好古嗜博,尊信家法。其《论语》诠释呈现出博古崇汉、重视训诂、专于辑佚的鲜明特点。吴派的治学宗尚开启了《论语》诠释重视训诂考据的朴学新风,影响了乾嘉以后《论语》诠释的发展路向。
- 柳宏冯晓斌
- 关键词:清代
- 从文化诘难到制度反思——清代《论语》诠释发展进程论被引量:2
- 2014年
- 清代《论语》诠释在经学发展与社会变迁、学术嬗变与文化推演的互动建构中,跌宕起伏、气象纷呈。清初之《论语》诠释在诘难宋学空疏、批判王学狂禅、申讨佛老杂糅三个层面展开。至晚清,则转型为变法改制的呼唤、腐朽制度的抨击、西方制度的移植三个方面。清中期之《论语》诠释看似与前后疏离,实有内在关联。其在初期文化反思的浪潮中"节节复古",促成了考据学的繁盛,又为后期的制度反思提供了学理依据。清代《论语》诠释的断续裂变过程,充分说明学术发展既有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社会发展、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其对当下文化发展及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柳宏宋展云
- 关键词:清代
- 宝应刘氏《论语》诠释特点论
- 2017年
- 在清代学术版图上,宝应刘氏一宗三代,聚焦一经,堪称'论语世家'。刘台拱《论语骈枝》以'精'取胜,刘宝楠、刘恭冕《论语正义》以'博'名世,一精一博,璀璨夺目,成为中国学术史上的独特风景。刘氏《论语》诠释在清代社会风潮和学术嬗变的驱动下,形成了精于考证、汉宋兼采、贯通凿新的鲜明特点,将《论语》诠释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 柳宏冯晓斌
- 关键词:清代扬州学派刘宝楠
- 黄式三《论语后案》诠释特点论
- 2014年
- 黄式三《论语后案》秉承清代浙东学派的学术传统,对经典原义的追本溯源、对历史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礼制的终极肯定,使其成为一道别样的学术风景。《论语后案》在清代《论语》诠释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其对于礼制的回归,使得《论语》诠释重视制度层面的反思,对常州学派《论语》诠释宣扬变法改制有一定影响。《论语后案》为后世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同时也值得当下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吸收借鉴。
- 宋展云
- 关键词:浙东学派黄式三
- 晚清岭南学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 2015年
- 晚清岭南学派因独特的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学术传承的浸润,其《论语》诠释视野开阔、独树一帜,呈现出融合汉宋、平心求是、开新改制的鲜明特征。岭南学派《论语》诠释铸成古今传承、中西交流的亮丽风景,开启了传统经学转型的风尚,推动了晚清学术现代化的进程。
- 冯晓斌柳宏
- 关键词:晚清经学《论语》
- 经典诠释的悖论管窥——以《论语》诠释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历代经学家解经都以符合经典文本及其作者的原义为最高旨归,追求经典诠释的绝对客观性,但由于经典产生的历史语境的缺失和不可复制性以及诠释的个性化特征,客观上经典的原义无法完全复归,其中蕴含着主观追寻原义复归与客观上不可完全实现之间的悖论。经典诠释需要不断超越诠释悖论,克服企图通过重建经典原义以实现训释绝对客观性的障碍,通过创造性诠释,探寻坚守原义与当下创生之间合理关系的调和路径。
- 乔芳
- 关键词:《论语》
- 湖湘学派《论语》诠释之公羊学倾向
- 2017年
- 清代之《论语》诠释,学派林立,异彩纷呈。湖湘学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下,接踵常州学派公羊学余绪,形成了重夷夏之辨、尚素王之说、主三世三统论等公羊学特征。湖湘学派《论语》诠释放大了公羊学的光彩,强化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 顾宇柳宏
- 关键词:清代学术湖湘学派公羊学
- 胡瑗《论语》诠释探微被引量:1
- 2013年
- 《宋元学案》辑有胡瑗《论语说》八条,尚难据以窥探胡氏《论语》诠释的全貌,但对研究其《论语》诠释思想以及宋代《论语》诠释走向弥足珍贵。作为宋学奠基人、理学先驱,胡瑗适应宋初学者治经思路,以义理阐发为释《论》方法,以修养德性为释《论》主旨,以教育弟子为释《论》诉求,辟出了一条完全属于宋儒的释《论》之路。
- 乔芳
- 清代皖派《论语》诠释特点论
- 2017年
- 清代乾嘉时期,学术风气由清初反对宋学空疏的经世致用转向尊古崇汉的考据实证。吴、皖两派并世而出,在《论语》诠释方面充分彰显出时代特质。精于名物是皖派区别于吴派的主要特色,崇尚古注是皖派与吴派最为相近趋同的诠释特点,权衡汉宋、不别古今是皖派区别于吴派最为突出的诠释个性。皖派《论语》诠释以训诂通义理,由"求古"趋"求是",成就显著、影响深远。其学术风格受时代风潮的熏染孕育,亦与独特的学术渊源和地域环境密切关联。
- 乔芳柳宏
- 关键词:清代皖派《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