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联合国儿童基金(SSACHNA200500001748-0)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王超马迎华丁素琴贺娜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防艾滋病
  • 2篇预防艾滋病教...
  • 2篇同伴教育
  • 2篇教育
  • 2篇艾滋病
  • 2篇艾滋病教育
  • 1篇学生家长
  • 1篇丝带
  • 1篇童心
  • 1篇教育效果评价
  • 1篇家长
  • 1篇红丝带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篇丁素琴
  • 2篇马迎华
  • 2篇王超
  • 1篇贺娜雅

传媒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2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学生家长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评价在中小学中开展“童心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对家长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2005年11~12月对5个项目省市的312名项目学校学生家长和358名非项目学校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项目学校家长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78.75%)高于非项目学校(7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情况,项目学校与非项目学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5.1%的家长选择在学校开设正规课程作为孩子接受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途径,选择同伴教育的家长比例仅为16.1%,排第8位。结论同伴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长相关知识水平,但对家庭和社区的辐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需要进一步得到家长更广泛的接受和认可。
马迎华丁素琴王超贺娜雅
关键词:同伴教育家长预防艾滋病教育
“童心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项目学生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在中小学中开展“童心红丝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方法]2005年11~12月对全国5省市的212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过“童心红丝带”活动的学校(以下简称“项目学校”)的学生在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方面、艾滋病相关问题正向态度方面都要好于没有参加此项目的学校(以下简称“非项目学校”)学生。项目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不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UNGASS指标等方面的答对率显著高于非项目学校。项目学校学生在态度方面较非项目学校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反歧视、关爱的态度,而且对预防艾滋病的相关活动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在技能和行为能力方面,项目学校学生与非项目学校相比差异不明显。[结论]“童心红丝带”活动促进了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的改变,但对技能和行为能力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马迎华王超丁素琴
关键词:同伴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