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3kj135)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小红陈怀满司友斌周东美郝秀珍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铜矿区先锋植物鸭跖草对铜的耐性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为了进一步了解铜矿区先锋植物鸭跖草的耐Cu机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鸭跖草的富铜及生理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鸭跖草根系能够吸收大量的Cu离子,而其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小,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鸭跖草根系和地上部Cu含量均显著增加。高浓度Cu抑制了根对Fe、Mn离子的吸收,但显著增加了其对Ca离子的吸收,Cu处理在短时间内能提高鸭跖草叶绿素和糖的含量,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根系活力,而低浓度Cu处理则在短时间内可诱导谷胱甘肽(GSH)的合成。
- 刘小红周东美司友斌吴龙华陈怀满
- 关键词:植物修复鸭跖草生理响应
- 九华铜矿重金属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选择江苏九华铜矿区,对其周边土壤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约有一半的采样点土壤全Cu含量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400 mg/kg),其DTPA提取态Cu含量的平均值为117 mg/kg。通过对矿区土壤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u与Zn、Pb、Cd、Co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Cr、Ni无显著相关,说明了该铜矿区土壤还伴有外源Zn、Pb、Cd、Co的污染。土壤复合污染指数(PI)>1.0的土壤样品占57.3%。矿区周围作物可食部位Cu、Zn、Pb、Cd和Cr的含量均较高。
- 刘小红周东美郝秀珍司友斌仓龙王玉军陈怀满
- 关键词:铜矿重金属农田土壤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