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890)
-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亚菲赵蕾肖晓蓉刘天佳欧阳玉玲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P.gingivalis ATCC33277(IfimA),W83(ⅣfimA),47A-1(ⅣfimA)分别与KB细胞ATCCCCL17共同孵育6h,在3h和6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KB细胞IL-8,IL-6,IL-1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IL-6,IL-1β的变化。结果3h时,ⅣfimA组IL-6蛋白水平低于IfimA组(P<0.05),6h时,ⅣfimA组IL-6和IL-8蛋白水平均低于ⅠfimA组(P<0.05);IL-8,IL-6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不一致,提示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3h,6h时,IL-1β对P.gingvalis刺激不敏感,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很低。结论P.gingivalis fimA基因型与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 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肖晓蓉张静宜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口腔上皮细胞白介素-8白介素-1Β
- 两种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对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2种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介素-6(Interlukin-6,IL-6)的表达。方法以未受P.g刺激的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用P.g ATCC 33277(I型菌毛组)和W83、47A-1(IV型菌毛组)分别与口腔上皮细胞孵育24 h,于1、3、6、24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检测KB细胞IL-6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6的变化。结果 1~24h实验组IL-6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6h IV型菌毛组IL-6mRNA表达高于I型菌毛组(P<0.05),IL-6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不一致,3~24h I型菌毛组IL-6蛋白水平高于IV型菌毛组和对照组(P<0.05),提示IL-6的表达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结论 P.g菌毛基因型与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相关,IV型菌毛的调节作用强于I型菌毛,提示P.g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 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肖晓蓉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上皮细胞白介素-6
- 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降解上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能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能力,探讨fimA基因型与致病力差异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不同fimA型P.g菌株ATCC 33277(Ⅰ型),WCSP115(Ⅱ型),WCSP1.5(Ⅲ型),W83(Ⅳ型),3501(Ⅴ型),4702(Ib型)分别与口腔上皮细胞系KB细胞在标准条件下共同孵育,于孵育后0.5、1和3 h,收集细胞蛋白,应用Westen-blot检测N-钙粘素(N-cadherin)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fimA型P.g对KB细胞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其中ⅡfimA型组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其它fimA型组。结论:P.g可破坏上皮细胞间连接成分,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而Ⅱ型fimA型P.g水解上皮细胞间粘合连接蛋白的能力强于其它fimA型。提示fimA基因型的不同可能是P.g的致病力差异的基因基础。
- 苗棣高雳赵蕾邓辉王韵郭淑娟吴亚菲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KB细胞钙粘素连环素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 分析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10 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采用常规培养法和16SrRNAPCR检测P .gingivalis,并根据各fimA基因型的特异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菌株的分布。结果 16SrRNAPCR检测P .gingivalis阳性检出率为88 1%。大多数受检牙龈下菌斑中只检测出一种fimA基因型菌株(6 5 1% ) ,各fimA基因型的总检出率:ⅠfimA为2 4 7% ;ⅡfimA为4 3 8% ;ⅢfimA为15 7% ;ⅣfimA为4 0 4 % ;VfimA为3 4 %。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fimA基因多态性,ⅡfimA和ⅣfimA基因型P .
- 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肖晓蓉周斌周雪平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型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调查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在牙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36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 rRNAPCR法检测P.gingivalis;并根据各fimA基因型特异性引物,用PCR法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的分布。结果136例牙周健康者的龈下菌斑样本中携带P.gingivalis的阳性率为22.1%。大多数受检者龈下菌斑中只检测到1种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菌株(80.0%);5例样本检出了2种fimA型P.gingivalis(16.7%),且均为ⅠfimA型与其它fimA型P.gingivalis的联合检出。各fimA型P.gingivalis的检出情况:Ⅰ型(66.7%)、Ⅰb型(6.7%)、Ⅱ型(6.7%)、Ⅲ型(10%)、Ⅳ型(6.7%)、Ⅴ型(16.7%)。Ⅰ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各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fimA型P.gingi-valis间的检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条件下ⅠfimA型P.gingivalis在牙周健康人群中检出例数最高,提示:我国牙周状况不同人群携带的P.gingivalis菌株fimA基因型可能存在差异。
- 赵蕾吴亚菲杨禾欧阳玉玲李从华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型牙周状况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S)刺激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Pg毒力和致病性的差异。方法PsATCC33277(Ⅰ型,T1组),WCSP115(Ⅱ型,他组),WCSP1.5(Ⅲ型,T3组),W83(Ⅳ型,T4组)分别与牙龈成纤维细胞在标准条件下共同孵育,对照组加入2ml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培养基,每组3孔。分别于孵育后1、3、6和12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牙龈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fimA型Pg刺激下牙龈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P〈0.05);其中他组Pg的刺激作用强于其他各型,不同时间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75±3.12)~(326.69±35.35),蛋白分泌水平为(178.20±46.20)~(443.46±82.19)ng/L;而乃组Pg弱于其他各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相对表达量为(4.16±0.82)~(94.17±18.56),蛋白分泌水平为(86.95±23.90)~(264.01±28.5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可诱导牙龈成纤维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过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提示fimA基因型的不同可能与Pg的毒力和致病性存在相关性。
- 赵蕾吴亚菲欧阳玉玲张静宜陈斌
- 关键词:基因型成纤维细胞趋化因子CCL2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8和9的比较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s)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8、9(MMP-8、MMP-9)的差异。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分离纯化培养PMNs,P.gingivalisATCC33277(ⅠfimA)、WCSP115(ⅡfimA)、WCSP1.5(ⅢfimA)、W83(ⅣfimA)、WCSP559(ⅣfimA)菌悬液与新鲜分离的PMNs悬液共孵育2h,于5min、30min、1h、2h收集上清液,用ELISA方法检测MMP-8、MMP-9的表达。结果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刺激PMNs产生MMP-8、MMP-9的能力都显著高于未受刺激组;ⅡfimA、ⅣfimA(W83)型P.gingivalis刺激PMNs分泌MMP-8在速度及量上均高于ⅢfimA、ⅣfimA(WCSP559)型P.gingivalis;ⅠfimA、ⅡfimA、ⅣfimA(W83)型P.gingivalis刺激PMNs分泌MMP-9能力高于ⅢfimA、ⅣfimA(WCSP559)型P.gingivalis。结论ⅡfimA、ⅣfimA型P.gingivalis的致病能力相对较强,提示P.gingivalis的毒力和致病性与fimA基因型存在相关性。
- 欧阳玉玲吴亚菲赵蕾肖晓蓉张静仪李小玉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中性粒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 成人牙周健康状况与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关性被引量:22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在牙周健康人群和慢性牙周炎人群中的分布,探讨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与成人牙周状况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牙周健康组(136例)和慢性牙周炎组(115例)的龈下菌斑样本,采用16SrRNAPCR法检测P.gingivalis,并根据各fimA基因型(Ⅰ~Ⅴ和Ⅰb)的特异性引物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菌株的分布,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结果牙周健康组和慢性牙周炎组龈下菌斑样本中P.gingivalis阳性率分别为22.1%和81.7%,多数样本中只检测到1种fimA基因型。牙周健康组中ⅠfimA型的检出率最高(占66.7%);慢性牙周炎组中则为ⅡfimA基因型(占43.6%),其次为Ⅳ和ⅠbfimA基因型。慢性牙周炎的发生与P.gingivalis的关系密切(OR=16.36),Ⅰ、Ⅰb、Ⅱ、Ⅲ、Ⅳ、ⅤfimA基因型P.gingivalis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OR值分别为0.97、13.26、36.62、4.57、22.86、1.19;ⅡfimA基因型P.gingivalis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Ⅳ和Ⅰb型。结论P.gingivalis菌株的fimA基因型存在差异,特异性fimA基因型P.gingivalis可能与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 赵蕾吴亚菲杨禾孟姝欧阳玉玲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型牙周炎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24h,以未受刺激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3、6、24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RT-PCR检测KB细胞IL-8m RNA的动态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动态变化。结果2种fimA基因型菌株刺激1h,KB细胞IL-8mRNA的表达上调至峰值,高于对照组,3~24hIL-8m RNA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P.gingivalis感染细胞后3~24h,上清液中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Ⅳ型菌株低于Ⅰ型菌株;IL-8mRNA及其蛋白表达不完全一致,提示IL-8的表达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结论fimA基因型与口腔上皮细胞IL-8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 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张静宜肖晓蓉赵蕾
-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
- 纤维蛋白原对牙龈卟啉单胞菌黏附口腔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成分纤维蛋白原(Fg)在牙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口腔上皮细胞系KB细胞至单层融合,分别与不同浓度Fg溶液共同孵育,并加入以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g)行细菌感染攻击细胞实验。采用同位素闪烁光谱测定法检测黏附和内化于KB细胞的Pg数量。结果加入Fg的各实验组黏附和内化细菌量及细菌黏附和内化率均显著高于未加入Fg的对照组;不同Fg浓度的各组间黏附和内化细菌量及黏附和内化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随着Fg浓度的升高,黏附和内化的细菌量显著增加。结论纤维蛋白原可促进Pg黏附于口腔上皮细胞,在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病理学作用。
- 葛颂吴亚菲刘天佳赵蕾费晓露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细菌黏附牙周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