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060)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相关作者:武庆平周婷王思桦谢婉丽王惠清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程序性坏死的分子调控机制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可调控的坏死,日渐受到各领域的关注。目的通过总结程序性坏死的受体、通路、相关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内容程序性坏死由死亡受体介导,在凋亡通路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发生。非泛素化的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interactprotein1,RIP1)大量聚集形成复合体Ⅱ,以及RIP3与RIP1相互作用,是启动程序性坏死的关键。Neerostatin-1是一种RIP激酶的变构抑制剂,它能阻断程序性坏死。程序性坏死的发生需要能量,当代谢增加,线粒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可作为下游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趋向程序性坏死广泛参与炎症、创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 谢婉丽王惠清武庆平
- 关键词:程序性坏死活性氧
- 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抑制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预防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的作用。方法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80例,年龄18~65岁,体重45~80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70例,对照组(A组)输注生理盐水,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B1组、B2组、B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匀速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0.75、1.0μg/kg,泵注结束后4组均在3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观察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心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1组、B2组、B3组呛咳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7%、34.2%、21.4%和18.6%,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8.5%、18.6%、10.0%、10.0%,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10.0%、12.9%、10.0%、27.1%。与A组比较B1组、B2组和B3组呛咳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B2组和B3组呛咳反应强度显著降低(均P<0.01),B3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B1组、B2组和B3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与B1组比较,B2组和B3组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1),呛咳强度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75μg/kg能够安全、有效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 周婷王思桦武庆平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芬太尼呛咳麻醉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