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997)
- 作品数:53 被引量:119H指数:6
- 相关作者:钱志余杨天明戴丽娟何亮陶玲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理学更多>>
- 基于微创光学参数(优化散射系数)测试的创伤性脑水肿甘露醇疗效评估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创伤性脑水肿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首先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SD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然后利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同时应用自制的近红外(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微创探头对脑组织进行在体实时监测,作为对比同时采用干湿比重法测量各监测时间点的脑水含量。最后根据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的数据分析给药前后脑组织皮质优化散射系数(Reduced Scattering Coefficient:μ′s)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脑水含量的变化情况,评估了不同剂量的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的疗效。根据实验结果得到结论:大脑皮层局部优化散射系数可以作为甘露醇疗效的实时评估参考指标参数,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在体实时监测而不需处死动物,为将来颅脑损伤的实时疗效评估提出了一种方法。
- 谢捷如钱志余何亮杨天明
- 关键词:创伤性脑水肿近红外光谱甘露醇
- 血糖浓度荧光光谱检测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传统血糖检测需从患者静脉取血,给糖尿病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利用荧光测试技术进行血糖的无创检测研究。通过对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全血、血清和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溶液进行系列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全血在720~730 nm附近有明显荧光特征峰,其中720 nm附近特征峰由血细胞引起、730 nm附近特征峰是由糖份引起,且全血和血清中此位置处峰值强度均随血糖浓度变化而规律性变化。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血糖荧光无创检测打下了基础。
- 凌明胜钱志余梁超英
- 关键词:荧光光谱血液
- 帕金森大鼠纹状体区近红外光谱活体微创在位检测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量帕金森(PD)大鼠纹状体区局部优化散射系数(μs’)与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特点。方法:利用光学探头微创测量40只模型组大鼠毁损侧与健侧纹状体区的μ’s与rCBV,并与20只假手术组和20只正常组大鼠双侧纹状体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毁损侧μs’与rCBV值分别与模型组健侧、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双侧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健侧、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双侧之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近红外微创光学探头可以测量PD大鼠纹状体部的μs’与rCBV变化。
- 孙涛钱志余王文宏戴峰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帕金森病脑血容量
- 血液可见吸收光谱与血氧参数神经网络估算法被引量:6
- 2008年
- 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氧饱和度是两个基本的血氧参数。文章提出了利用内置双光纤微创探头在位测量大鼠脑组织血氧参数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悬乳液(Intralipid)和全血配置不同总血红蛋白浓度的混合溶液,模拟生物组织模型,用光纤光谱仪测试系统测量组织模型在加氧和去氧时的实时吸收光谱,同时用血氧分析仪(OXI meter)对血氧参数定标,建立测试光谱和定标数据样本集。然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血液吸收光谱与血氧参数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后的网络模型能根据吸收光谱输出生物组织的血氧参数值,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氧饱和度的平均输出误差分别为±4/μmol·L^-1和±5%。最后,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大鼠脑组织血氧参数进行了在位测试实验,测得脑灰质的血氧饱和度为0.60~0.70,脑白质血氧饱和度为0.45~0.55;总血红蛋白浓度在脑皮层(深度1mm)附近最高,平均110μmol·L^-1,其余深度脑组织的总血红蛋白浓度为70-90μmol·L^-1这种方法对脑外科微创手术中实时在位测试脑组织血氧参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戴丽娟王惠南钱志余于国强
- 关键词:可见吸收光谱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人工神经网络脑组织
- 高渗脱水药物对正常大鼠脑部优化散射系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高渗脱水药物对大鼠脑部优化散射系数(μs′)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20%甘露醇(A组)或3.2%盐水(B组),剂量均为10ml/kg。用特制内置四光纤探头活体在位连续动态观察大鼠脑部μs′的变化情况。结果C组注射前后大鼠脑部μs′未见明显变化,A组与B组分别下降了(2.38±0.45)%与(2.41±0.36)%,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大鼠脑部μs′可以作为高渗脱水药物作用的评估指标。
- 狄广福杨天明钱志余谢捷如
- 帕金森大鼠模型的MRI、^1H-MRS及CT灌注成像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CT灌注(CTP)成像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内的变化及在PD大鼠模型中的应用。方法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各10只。模型组6-羟基多巴(6-OHDA)于右侧黑质致密部注射成模。三组同期饲养6个月后,以7.0Tesla小动物专用磁共振仪对三组大鼠脑部行MRI平扫、MR血管成像(MRA);双侧纹状体行1H-MRS及CTP灌注检测;检测后处死模型组大鼠,用电镜观察纹状体及黑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三组大鼠MRI平扫及MRA成像在形态学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内N-乙酰门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明显低于对侧及假手术、正常组的两侧(P<0.01),三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内胆碱(Cho)/Cr比值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对侧及假手术、正常组的两侧减低(P<0.05)。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病侧纹状体及黑质部存在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1H-MRS和CTP检测可以为PD大鼠模型纹状体部位的代谢及病理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王文宏孙涛杨天明钱志余戴峰
- 关键词:帕金森病磁共振波谱CT灌注成像
- 生物组织微创等温加热法血液灌注率测量仿真研究
- 本文目的是设计一套微创等温加热法生物组织血液灌注率测量系统,应用于肿瘤热疗过程中血液灌注率测定,从而达到对肿瘤治疗过程实时监护的目的。系统基本理论基于Pennes方程,文中进行了离体和在体测量理论分析,同时进行了仿真研究...
- 梁超英钱志余
- 关键词:仿真微创血液灌注率
- 文献传递
-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胶质瘤大鼠优化散射系数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C6荷瘤大鼠脑胶质瘤优化散射系数的特点。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将培养的C6细胞立体定向接种于SD大鼠的尾状核,MR I检查肿瘤生长至直径0.5~1.0 cm时作为实验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利用稳态光纤光谱仪的微创光学探头测量各组的优化散射系数。结果胶质瘤组的优化散射系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应用于胶质瘤的检测,其中优化散射系数是检测脑胶质瘤的良好指标。
- 郭凯杨天明钱志余张立国刘华亭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胶质瘤
- 重型颅脑创伤并发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颅脑创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临床上较多见,而临床颅脑创伤导致的低钠血症的主要因素是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均以低钠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其临床表现通常被颅脑损伤和低钠血症掩盖,容易漏诊,是临床上致颅脑创伤患者病残和(或)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就颅脑创伤的原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做简要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狄广福杨天明何玉娟
-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低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并发颅脑创伤患者脑性耗盐综合征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运用于立体定向胶质瘤射频热疗手术中实时监测及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并观察此过程中NIRS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在大鼠脑右侧尾状核注入C6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对正常及荷瘤大鼠进行靶向射频加热,观察并记录脑组织及肿瘤组织射频加热时靶点的NIRS参数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1)60只大鼠尾状核注入C6细胞后有55只出现活动减少,进水饮食渐行减少,体重在术后10 d减轻,经磁共振扫描证实建模成功;(2)射频加热右侧尾状核,在各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结论: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及评估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的疗效是科学、可行的,其中优化散射系数是疗效评估及监测的良好指标。
- 张正雄游洋杨天明钱志余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立体定位技术神经胶质瘤射频热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