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23)

作品数:63 被引量:984H指数:19
相关作者:孙和风彭文绪邹华耀张宏兵李向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1篇凹陷
  • 18篇油气
  • 15篇盆地
  • 13篇勘探
  • 13篇成藏
  • 8篇渤海海域
  • 7篇油气成藏
  • 7篇源岩
  • 7篇烃源
  • 7篇烃源岩
  • 7篇储层
  • 6篇断层
  • 6篇新近系
  • 6篇涠西南凹陷
  • 5篇地震
  • 5篇油气勘探
  • 5篇珠江口盆地
  • 4篇中国海
  • 4篇中国海油
  • 4篇气田

机构

  • 19篇中海石油(中...
  • 11篇中海石油(中...
  • 5篇长江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中海石油(中...
  • 5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3篇彭文绪
  • 3篇孙和风
  • 2篇刘涛
  • 2篇石颖
  • 2篇张昌民
  • 2篇傅强
  • 2篇张宏兵
  • 2篇张尚锋
  • 2篇方中于
  • 2篇李向阳
  • 2篇邹华耀
  • 2篇王强
  • 1篇樊小意
  • 1篇朱伟林
  • 1篇李中超
  • 1篇童传新
  • 1篇卢山
  • 1篇吴其林
  • 1篇但志伟
  • 1篇尹太举

传媒

  • 7篇石油天然气学...
  • 6篇中国海上油气
  • 5篇石油学报
  • 5篇断块油气田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3篇海洋地质前沿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9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12篇201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构造运动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以渤中地区为例被引量:22
2012年
新构造运动调整和控制了渤中地区油气的成藏和最终分布.本文将定性评价与半定量刻画相结合,系统分析了渤中地区的断裂系统特征和62条Ⅰ,Ⅱ级断裂活动速率(FAR)的差异,探讨了晚期断裂活动对成藏条件和油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强烈活动(FAR>25m/Ma)断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微弱活动(FAR<10m/Ma)断裂主要起封闭作用,中等活动(10m/Ma
庄新兵邹华耀滕长宇
关键词:分段式油气成藏新构造运动
刘李庄油田雁107断块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0年
通过对饶阳坳陷刘李庄油田雁107断块古近系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的地层沉积、储层物性及裂缝特征的研究,认为雁107断块沙四段沉积期属于溶蚀垮塌扇沉积,多个断块高点控制了砾岩扇体的展布,砾岩扇体总体上具有自北东向南西方向伸展的趋势,总体上属于受断层分割的块状底水裂缝型油藏。根据雁107断块沙四段裂缝型砾岩油藏6个小层剩余油纵横向分布特征,认为雁107断块裂缝型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是受砾岩储层沉积旋回、裂缝发育及开采期注水方式的影响。提出了改变目前的注水方式是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主要措施。
傅强冯冲刘永斗高翠欣李淑民庞宝锐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
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段层序地层及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8
2012年
文中以经典层序地层学为理论指导,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的珠江组下段地层中识别出一个半三级层序,且划分出低位、海侵及高位等多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储集砂体的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白云凹陷北坡的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及特征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随着海平面升降,研究区发育的储集砂体包括低位时期的低位扇砂体、水道化砂体、斜坡楔状砂体,海侵时期和高位时期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其中,低位体系域砂体上倾方向尖灭于陆坡区,侧向受泥岩封隔,易形成隐蔽油气藏,而高位砂体与海侵砂体由于侧向连通性好,在上倾方向受断层的封堵,可形成构造油气藏。
李向阳张昌民张尚锋施和生杜家元许光彩
关键词:层序地层体系域储集砂体珠江口盆地
崖城13-1气田天然气富集条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28
2011年
位于琼东南盆地西部的崖城13-1气田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的一个对外合作海上大气田,自1996年投产以来,一直肩负着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海南省供气的任务。为提高该气田的天然气采收率、满足下游用户不断增长的用气需求量,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大量实钻资料,对该气田的天然气富集条件以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认为,崖城13-1气田为基底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披覆背斜,因顶部遭受削蚀作用而形成的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气藏,气层厚度大、分布稳定、产能高,属高丰度大型气田。该气田同时具有:①有多套烃源岩;②圈闭形成早;③储层厚度大、物性好、产能高;④超压盖层等优越的天然气富集条件。但该气田圈闭范围内,不同断块气、水界面深度不一致,并且构造高部位———南部S3-2含气充满度低,致使该气田的成藏规律复杂化,通过断块间的压力干扰研究,结果证明断层对天然气具有明显的封堵作用。研究成果为该气田后期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谢玉洪童传新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气藏形成气水界面断层封堵
烃源岩TOC地球物理定量预测新技术及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被引量:18
2012年
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内部的钻井极少,给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地球物理预测研究及洼陷的资源潜力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烃源岩测井及地震响应特征,从实测有机碳含量出发,应用测井预测TOC的方法建立虚拟井的TOC曲线,以此为因变量,选取的地震属性作为自变量,建立它们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通过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地震属性从而计算得到三维TOC数据体。将该方法应用到珠江口盆地富生烃洼陷惠州洼陷中,得到整体文昌组和恩平组的三维TOC数据体。HZ26洼陷边缘到洼陷深部,有机碳含量明显增大,反映了洼陷深部是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场所,从南部隆起区到洼陷深部,再到北部洼陷边缘,先增大后又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
刘军汪瑞良舒誉曾驿史运华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烃源岩生烃量
珠江口盆地珠Ⅲ坳陷反转构造特征及有利反转构造区带评价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反转构造地震反射特征、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珠Ⅲ坳陷反转构造形成期次,划分了该区反转构造样式,研究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古近纪末期断陷反转和新近纪晚期拗陷反转2期反转构造幕,早期反转构造发生在古近纪,是在断陷期—断拗转换期之上的叠加构造,晚期反转构造发生在新近纪,是盆地坳陷期之上的叠加构造。依据反转构造与先存断裂和构造的关系,珠Ⅲ坳陷反转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断层限制型和褶皱挠曲型2个大类,细分为5类断层限制型和3类褶皱挠曲型反转构造样式。反转构造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圈闭条件,但早期反转会使烃源岩埋藏变浅,难以达到生烃门限而导致生烃能力很小,晚期反转构造油气成藏条件良好,特别是坳陷西部较大反转构造是有利勘探区带。
苗顺德徐建永印斌浩
关键词:构造样式成藏条件
基于岩控的人工神经网络在渗透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0年
渗透率是储层评价中的重要参数,与传统的经验模型或统计模型计算的结果相比,BP神经网络由于高强度非线性映射能力及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能力,可以更精确地预测储层渗透率。通过对常规BP网络模型的改进,即在模型中加入定量化的岩性评价参数作为一个学习样本,建立了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及岩性之间的非线性模型。应用该方法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某油田流一段的渗透率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计算的渗透率与实测渗透率吻合度很好,而且比用常规的、没有岩性控制的BP网络模型计算的渗透率精度更高。除了在储层参数预测方面进行应用,该方法还在储层沉积微相和岩性预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周金应桂碧雯李茂林闻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渗透率预测岩性控制储层物性涠西南凹陷
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被引量:19
2010年
高分辨三维地震可视化及方差切片分析显示,郯庐断裂渤海海域莱州湾段北北东向断裂系发育。断层在水平方差切片上的拖拽现象、断裂带内部断层的组合关系以及凹陷沉积中心的迁移等,表明古新世以来该区存在右旋走滑运动。假设在东、西两支断层的走滑拉分作用下,根据可容纳空间不变原理,设计了三角形模型、长方形模型、半地堑型模型以及地堑型模型共四种模型,计算莱州湾凹陷南北长度和凹陷深度的关系,其中半地堑模型计算得到的郯庐断裂的水平位移为7km。结合断层的平面分布和断层的切割关系,表明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走滑拉分作用难以控制莱州湾凹陷的形成,走滑拉分作用只是在走滑断裂带内部形成了局部小型洼地,其规模很小,影响非常有限。
彭文绪张如才孙和风史浩吴奎贺电波姚以泰
关键词:郯庐断裂走滑断层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
乌石凹陷东区构造演化特征及中浅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呈NE—SW向。乌石凹陷东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裂陷阶段、渐新世伸展滑脱和新近系热沉降阶段。对区域钻井、录井、油柱高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中浅层流一段和涠洲组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成藏呈现明显差异性,油气主要富集于远离“似花状”构造花心部位的构造裙边带,呈现出外围花瓣富集的特征,乌石凹陷中浅层油藏呈现出“一块一藏,牙刷状”的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林金秋月杨希冰胡德胜卢梅
关键词:花状构造中浅层油气富集规律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层序划分与发育模式被引量:15
2012年
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地震、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了具有珠江口盆地特色的层序界面划分标志及其特征,并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中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12个三级层序界面,总结了层序界面特征形成的原因。利用层序划分结果建立珠江口盆地的层序格架,针对具有重要岩性油气藏意义的低位体系域,根据层序内部发育特征识别出低位体系域以扇-沟-楔为主、低位体系域以沟-楔为主和不发育低位体系域等3种层序模式。
李向阳张昌民张尚锋朱锐罗明施和生杜家元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层序划分发育模式新近系层序界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