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730032)
- 作品数:3 被引量:220H指数:3
- 相关作者:杨惠敏刘国利何树斌王冬梅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不同水分处理下紫花苜蓿刈割后残茬的光合变化及其机制被引量:28
- 2009年
-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牧草刈割后残茬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类物质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刈割后紫花苜蓿光合变化的机制。刈割后较短时间内紫花苜蓿光合速率(Pn)可恢复甚至上升,气孔导度(gs)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刈割后10 h,紫花苜蓿丙二醛(MDA)含量下降明显,而脯氨酸(proline)含量增加显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刈割后总体迅速上升。不同水分处理下有相同变化趋势,但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刈割可能缓解了水分胁迫,减弱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渗透调节物质增多,增强了抵抗"刈割"刺激/胁迫的能力;抗氧化酶活性的总体增高,提高了清除"刈割"产生的活性氧的能力,有助于维护光合细胞膜的完整性。总之,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减弱、活性氧清除的加强和抵抗胁迫能力的提高,保证了植物器官功能(如气孔运动)的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从而导致刈割后紫花苜蓿残茬迅速恢复甚至提高光合能力。
- 何树斌刘国利杨惠敏
- 关键词:刈割水分胁迫紫花苜蓿光合作用
- 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机理被引量:41
- 2009年
-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3种紫花苜蓿品种的光合(Pn)、蒸腾(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密度和叶片碳同位素组成(δ13C)等,探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显示,陇东苜蓿和新疆大叶苜蓿叶片WUE在50%田间持水量(FWC)水分胁迫下最高,在75%FWC下最低,而阿尔冈金苜蓿则相反;以日为尺度,各品种在25%FWC下WUE最高,在75%和50%FWC下WUE大小则因品种不同而表现不同;Pn/Ci随水分胁迫增加而下降,而气孔密度上升;δ13C值也随水分胁迫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可提高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但品种间有差异;气孔因素和叶片羧化效率共同影响紫花苜蓿的水分利用。
- 刘国利何树斌杨惠敏
- 关键词:紫花苜蓿气孔密度羧化效率
- 草-环境系统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54
- 2011年
- 生态化学计量学(ecological stoichiometry)是研究生物系统能量和化学元素(主要如C、N和P等)平衡的科学,为研究元素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过程中的计量关系和规律提供了一种综合方法。陆地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10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涉及到天然草原、森林、湿地和农田等亚系统,研究内容除了测定生态化学计量比,还将不同系统、功能群和物种间植物的计量学特征进行比较,以及将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子偶联研究。笔者对草-环境系统植物C、N和P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论述了天然草原系统植物C、N和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规律。
- 杨惠敏王冬梅
- 关键词:草类植物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