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KJB550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友如王叹玉赵阳朱东兴陈义勇更多>>
- 相关机构:常熟理工学院江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高温处理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1年
- 以不同温度处理的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泳及浊度测定等方法探讨了高温处理对脱脂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促使蛋白多肽链局部展开,色氨酸等残基暴露并部分氧化,产生一些新荧光物质;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热处理样品的高分子区域条带渐趋显著,各亚基条带呈现扩散趋势,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变宽;浊度分析表明,随着样品热处理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混浊度增加。
- 黄友如陈义勇朱东兴赵阳王叹玉
- 关键词:高温处理脱脂豆粕大豆分离蛋白
- 芋艿分离蛋白质的流变特性被引量:7
- 2015年
- 以芋艿分离蛋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 H值环境条件下芋艿分离蛋白的流变特性、紫外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p H值环境对芋艿蛋白的变性及聚集有明显的影响。在p H值接近芋艿蛋白的等电点时,芋艿分离蛋白因聚集导致其表观黏度较高,滞后现象明显,胶凝点温度(Tgel)及凝胶储能模量(G’)较高;当p H值升高至8.0时(大于芋艿蛋白的等电点),芋艿分离蛋白解聚集,构象展开,表观黏度较低,滞后现象减弱,Tgel及凝胶G’降低。随溶液p H值的升高,频率扫描曲线G’与损耗模量(G")的交点逐渐向高频方向移动并最终消失。在p H 7.0时,芋艿分离蛋白的紫外吸收峰位于284 nm波长处;其荧光光谱最大激发波长为289.7 nm,最大发射波长为330.3 nm。
- 王教飞黄友如钱雅萍赵琳陈茵
- 关键词:紫外荧光等电点
- 乙醇洗豆粕的干热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以不同温度处理过的乙醇洗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并对不同温度干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性能及其相关性能进行研究和表征。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凝胶弹性则成微弱的减弱趋势;荧光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乙醇洗豆粕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其生色基团所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溶性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加,分子聚集程度增强;溶解度与浊度分析说明,适当的干热处理有利于增强大豆蛋白的溶解性能,但蛋白质分子聚集程度的增强导致其凝胶弹性减弱。
- 黄友如陈义勇朱东兴赵阳王叹玉
-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能干热处理
- 提取条件对大豆11S球蛋白得率及纯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以低脂质含量豆粕为原料,探讨大豆11S球蛋白分级分离过程中提取条件(pH值、还原剂和冷沉时间)对蛋白得率及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浸提液pH值由6.2调至6.6时,大豆11S球蛋白的得率降低了16.71%,而纯度提高了4.60%。随着浸提pH值的提高,蛋白质的巯基与二硫键含量增加。与二硫苏糖醇(DTT)或β-巯基乙醇(ME)相比,在pH6.4的浸提液中添加亚硫酸氢钠(SBS),大豆11S球蛋白的得率最高。而DTT、ME和SBS还原剂中,使用DTT时的11S球蛋白组分得率与纯度最低。在蛋白沉淀阶段,当冷沉时间为10h时,蛋白的得率与纯度最佳,随着冷沉时间的延长(12~16h)巯基与二硫键总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部分巯基发生氧化形成二硫键,大豆11S球蛋白游离巯基含量降低。
- 邓克权黄友如华欲飞
- 关键词:大豆11S球蛋白得率纯度
- 源于不同加工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电子顺磁共振分析
- 2012年
- 分析比较几种不同来源的大豆分离蛋白的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结果表明:制备工艺条件不同,大豆分离蛋白EPR波谱中场碳自由基信号存在差异。降低蛋白提取过程中豆粕浸提的温度或减少原料脱脂豆粕的残留脂质含量、钝化原料脱脂豆粕中脂肪氧合酶活力,可使大豆分离蛋白中场碳自由基信号显著减弱。
- 黄友如陈义勇朱东兴赵阳王叹玉
-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电子顺磁共振自由基
- 提取条件对大豆β-伴球蛋白(7S)得率及纯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以低脂质含量豆粕为原料,探讨了大豆β-伴球蛋白(7S)分级分离过程中还原剂、冷沉时间和pH对其得率及纯度的影响。与亚硫酸氢钠或二硫苏糖醇相比,在提取液中添加β-巯基乙醇,7S得率与纯度均最高。在蛋白提取的冷沉阶段,随着冷沉时间的延长,后续分离所得7S得率持续降低,而纯度逐渐提高,当冷沉时间超过12 h以后,7S纯度增速放缓,此时在P≥0.05水平上,总的巯基与二硫键含量略有差异。在7S酸沉阶段,采用pH 4.70酸沉时7S得率与纯度均最佳,这与目前文献报道的7S分离多采用pH 4.80的酸沉条件有差异,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 邓克权黄友如华欲飞
- 关键词:得率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