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504807)

作品数:92 被引量:785H指数:16
相关作者:吴勉华过伟峰周学平叶放郭立中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瘀热
  • 25篇凉血
  • 23篇出血
  • 20篇中风
  • 19篇瘀方
  • 17篇通瘀
  • 17篇凉血通瘀方
  • 16篇周仲瑛教授
  • 15篇中医
  • 14篇血性
  • 14篇出血性
  • 14篇从瘀
  • 13篇急性
  • 13篇出血性中风
  • 12篇急性期
  • 11篇细胞
  • 10篇热论
  • 10篇病机
  • 9篇脑出血
  • 8篇中风急性期

机构

  • 89篇南京中医药大...
  • 11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2篇南京市中西医...
  • 2篇南京市中医院
  • 2篇江苏省第二中...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一人...
  • 1篇江阴市中医院
  • 1篇河南护理职业...
  • 1篇连云港市中医...
  • 1篇泰州市中医院

作者

  • 36篇吴勉华
  • 27篇过伟峰
  • 25篇周学平
  • 18篇叶放
  • 17篇郭立中
  • 12篇王明艳
  • 10篇赵凤鸣
  • 10篇李国春
  • 9篇许立
  • 8篇金妙文
  • 8篇周仲瑛
  • 7篇方泰惠
  • 7篇皇玲玲
  • 7篇黄艳
  • 7篇袁园
  • 7篇虞舜
  • 6篇王志英
  • 5篇张兰坤
  • 4篇薛博瑜
  • 4篇李建香

传媒

  • 1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0篇江苏中医药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4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中药新药与临...
  • 3篇辽宁中医药大...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12篇2011
  • 24篇2010
  • 20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仲瑛教授临床配伍用药规律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周仲瑛教授临床配伍用药师古不泥,博采众长,独具章法,文章介绍其几种常用配伍用药法。苦辛通降配伍用药法介绍了黄连配干姜,黄连配半夏,黄连、黄芩配厚朴、苍术,黄连配吴萸,黄连配苏梗(苏叶)。温清通补兼施用药法介绍了湿热郁火耗伤胃阴、胃失濡润通降,以及寒热错杂、胃气虚弱证的配伍用药特点。还介绍了周仲瑛教授习用的几组药对,如生地黄配白薇,白薇配炮山甲、泽兰,炮山甲配鬼箭羽,苍术配黄柏,玄参配苍术,天仙藤配路路通。
过伟峰
关键词:用药配伍规律
犀角地黄汤方名出处考被引量:7
2009年
犀角地黄汤首载南北朝陈延之所撰《小品方》,名芍药地黄汤。通过版本比较,文献查考,可以确认犀角地黄汤方名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北宋林亿校勘本。犀角地黄汤在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书中并无方名。除增添方名外,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所载之犀角地黄汤,与孙思邈原书所录相较,还增加了病因病机及症状的描述,药物剂量、药物排序、加减、加工亦均有不同。宋校本《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与《外台秘要》所传录之《小品方》芍药地黄汤,方名不同,加减、药序、宜忌均不同,但主治证一致,药物剂量一致。犀角地黄汤各书记载的变化,可见孙思邈原著精神,也可见林亿功绩。
虞舜仇伟
关键词:犀角地黄汤方名
脑出血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670例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预后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将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作为自变量,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量表评分,修正的RANKIN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出血的预后与性别、高血压病、吸烟、高脂饮食及出血量有关(P<0.05)。中医症候为瘀热、风阳、火热的患者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性别、高血压病、吸烟、高脂饮食以及中医症候,是与脑出血预后是直接相关的。男性患者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有高脂饮食习惯的患者,中医症候为瘀热、风阳、火热等患者预后较差。
崔春丽王智强
关键词:脑出血预后
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之瘀热阻窍证被引量:12
2007年
袁园过伟峰
关键词:中风急性期出血性瘀热中风闭证瘀阻脑络中经络
凉血化瘀方对瘀热证脑缺血大鼠炎症和凝血功能相关分子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对瘀热证脑缺血大鼠外周血中炎症和凝血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凉血化瘀方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动物预先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再采用插线阻断大鼠中动脉法制备瘀热证脑缺血模型,观察凉血化瘀方对大鼠外周血中IL-6、TNF-α、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四项(APTT、PT、TT、FIB)的影响。结果:模型动物IL-6、TNF-α、凝血因子Ⅸ、FIB含量均有显著升高,TT、APTT、PT时间显著缩短;凉血化瘀方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IL-6、TNF-α、凝血因子Ⅸ、FIB含量,延长TT、APTT、TT时间。结论:凉血化瘀方治疗瘀热证脑缺血的作用与其调节血液学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有关。
许立蒋宝平过伟峰周玲玲吴勉华方泰惠
关键词:瘀热证凉血化瘀方凝血四项
周仲瑛从湿热瘀毒论治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经验——周仲瑛瘀热论学术思想临证应用之四被引量:6
2010年
(周仲瑛瘀热论学术思想临证应用之一~之三已分别刊登于本刊2009年第6期和2010年第1期、第5期) 慢性肾脏疾病是以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损伤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水肿和小便异常是其主症,病情反复消长,缠绵难愈,多有免疫反应的参与。常见的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
郭立中陈四清赵金荣
关键词:慢性肾脏疾病脾肾亏虚
紫七软肝片对大鼠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表达的动态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紫七软肝片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模型作用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CCl4+高脂饮食+酒精)干预大鼠,分正常组、模型组、紫七软肝片治疗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分别观察第4周和8周大鼠肝纤维化相关指征的变化,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P)以及采用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从4周和8周末HA、LN、PⅢP以及TGF-β1和TIMP-1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呈现动态加重的过程,而紫七软肝片和秋水仙碱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紫七软肝片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或P<0.0l)。结论: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拮抗TGF-β1和TIMP-1表达等是紫七软肝片有效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叶放薛博瑜周珉周仲瑛
关键词: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客观指标的差异。方法临床观察270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颅脑CT表现的不同。结果中经络组与中脏腑组的血脂、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除低密度脂蛋白(P<0.01)外,均无统计学差异;基底节区、丘脑为脑出血中脏腑的好发部位;中经络组脑出血量多小于30mL,平均(12.79±11.06)mL;中脏腑组脑出血量多大于30mL,平均(32.42±24.45)mL,明显大于中经络组(P<0.01)。结论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中脏腑组出血量明显大于中经络组。
李建香过伟峰袁圆邵大飞刘英姿马慧敏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颅脑CT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治疗四法述评
2010年
通过阅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研究的有关报道,总结其治疗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活血化瘀法、通腑泻热涤痰法、平肝熄风法及凉血通瘀法。本文回顾总结了此四法治疗的临床研究报道,在此基础上,加以评述,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思路。
马慧敏过伟峰
关键词: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治疗
凉血通淤方对过氧化氢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离体细胞实验观察凉血通淤方对H2O2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体外H2O2氧化损伤模型,采用MTT法观察凉血通淤方对VE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凉血通淤方对VEC的影响,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MTT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大剂量组OD值比H2O2组明显增高(P<0.01);光镜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大剂量组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电镜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大剂量组的细胞空泡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凉血通淤方组的细胞碎片率较H2O2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凉血通淤方可一定程度保护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
黄艳赵凤鸣吴勉华周学平杨妍华王昀梁晓雯王明艳
关键词:过氧化氢血管内皮细胞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