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925007)
- 作品数:101 被引量:3,136H指数:31
- 相关作者:吴振斌贺锋成水平梁威付贵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活性相关性被引量:26
- 2007年
-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 何起利梁威贺锋成水平周巧红吴振斌
-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氧化还原酶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用于滨湖型校园湖泊水体修复被引量:10
- 2008年
- 结合武汉市江汉大学校区内三角湖湖泊水体的水质、水量特征,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对滨湖型校园湖泊水体进行修复处理。该工程兼顾水体修复、生态系统重建与景观改善的功能,湖泊水质得以明显改善。
- 张翔凌张晟付贵萍徐栋贺锋吴振斌
-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体修复
-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被引量:60
- 2002年
- 对构建湿地基质微生物类群数目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构建湿地净化污水的机制提供了可能。研究表明 :(1)不同月份构建湿地基质的微生物类群数目是不相同的。 (2 )基质不同层次之间其微生物类群数目不相同 ,上层数目较中下层多 ,最多几乎达三个数量级。(3)下行流池中的微生物类群数目较上行流池多。 (4)下行流池中的脲酶活性较上行流池高 ,且上层高于中下层。 (5 )
- 梁威吴振斌周巧红詹发萃邓家齐
- 关键词:微生物类群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污水处理
- 水环境中生物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6
- 2007年
- 生物膜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在水体自净和工业应用方面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及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等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水环境中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作用。
- 张金莲吴振斌
- 关键词:生物膜降解
- 水生植物的气体交换与输导代谢被引量:78
- 2003年
- 成水平吴振斌夏宜琤
- 关键词:水生植物气体交换环境因子生态效应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被引量:143
- 2005年
-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作用强度为 0 0 1~ 6 35 μg·(g·d) -1,反硝化作用强度为 3 37~ 4 19μg·(g·d) -1.沿水流方向硝化菌数量和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6 1,p <0 0 0 1) .反硝化菌数量和反硝化作用强度比较稳定 ,沿水流方向略有上升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772 2 ,p <0 0 2 5 ) .沿水流方向 ,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 0 9776 ,p <0 0 0 1) ,这与人工湿地的溶氧状况和污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相一致 .
- 贺锋吴振斌陶菁成水平付贵萍
- 关键词: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硝化菌反硝化菌
- 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基质中藻类组成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从2003年3月到2004年2月,在水力负荷为600mm/d的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中试系统(mediumscaleplot,MSP)基质中藻类的组成.结果表明,栅藻、小球藻、盘星藻、空星藻、纤维藻、舟行藻、小环藻、平裂藻和颤藻属的一些种类在下行池基质各层不同季节均有出现,下行池表层藻类较丰;上行池基质中不同季节的藻类组成中念珠藻和鱼腥藻均为固氮种类,菱板藻、舟行藻和卵形藻属的一些种类在上行池表层出现较多,上行池藻类组成较下行池少.本实验探讨了在人工湿地基质中存在的藻类组成,为湿地除藻机理和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提供参考.
- 吴振斌邓平吴晓辉成水平付贵萍贺锋
- 关键词:人工湿地基质藻类
- 内分泌扰乱化学品活性筛选和测试方法被引量:7
- 2001年
- 对近年来对内分泌扰乱化学品 (EDCs)的筛选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述评。目前倾向于采用包括与激素受体结合的亲和力测试、体外和活体测试在内的层式检测法对EDCs的活性进行筛选和测试 ,并评价人体和野生动物内分泌扰乱的性质、可能性和剂量 -反应关系。目前也致力于EDCs的结构 -效应关系特别是定量关系的研究 ,旨在提供一种简便低廉的筛选方法。总的说来 。
- 邱东茹吴振斌贺锋
- 关键词:受体定量构效关系环境污染物
- 底泥厌氧环境和光照对菹草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通过向底泥中投加不同量的蔗糖使其发生厌氧反应以模拟不同程度的底泥厌氧环境,研究这种环境和光照强度对菹草石芽萌发和幼苗生理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泥厌氧环境能显著降低菹草石芽的最终萌发率,且低光照会加剧这种趋势;尽管低光照不一定会提高最终的萌发率,但对提早石芽的萌发是有利的。在0.1%蔗糖投加处理中,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平均为2.50和19.28 mg/g FW),其后随投加量的升高而降低,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却一直呈上升趋势,最高时达到0.24 mg/g FW,但低光照却使它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不受底泥厌氧水平的影响,但随着光照减少而降低。随着厌氧水平的增加(从对照到0.5%蔗糖投加量),菹草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但在1.0%蔗糖投加处理中活性降至最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研究结论是:底泥厌氧对菹草石芽萌发影响显著,这种影响可能比低光照的限制作用还要重要。轻度的厌氧环境反而能促进菹草幼苗的生理代谢,但随厌氧水平的升高对碳氮平衡和其它生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底泥厌氧环境对菹草幼苗的抗氧化系统也有明显刺激作用。
- 吴娟成水平吴振斌
- 关键词:光照菹草生理
- 人工湿地系统在寒冷地区的运行及维护被引量:12
- 2007年
- 人工湿地作为一个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在全世界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受运行机理的限制,较低的气温对其净化效果影响很大。在低温时湿地的处理效果大幅下降,甚至会停止运行。结合高纬度地区人工湿地工程实例,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在低温条件下对各种污染物去除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了一些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正常运行的方法及保温措施,对人工湿地系统在寒冷地区的设计、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彭焘徐栋贺锋吴振斌
- 关键词:人工湿地寒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