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01)
- 作品数:4 被引量:4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有利吕胜华司苏沛王怡然吕红华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六棱山北麓中段冲沟地貌发育的定量研究及其新构造意义被引量:8
- 2011年
- 利用地貌形态指标对六棱山北麓断层中段的5条冲沟进行定量化研究,流域的冲沟比降指标(SL)、面积高度积分值(HI)和流域盆地形态因子(Bs)的异常值表明5条冲沟的发育对六棱山北麓断层活动性有明显的响应,流域发育处于壮年期。秋林沟口野外实测数据验证并揭示了六棱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跃性。
- 闫冬冬吕胜华赵洪壮李有利
- 关键词:跌水断层新构造活动
- 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对天山北麓奎屯河阶地发育的影响作用被引量:31
- 2012年
- 奎屯河出天山后,强烈下切形成深达300m的河谷,在河谷两侧发育多级河流阶地。在遥感解译和野外测量的基础上,获得了河流阶地平面分布图和阶地位相图。根据奎屯河阶地的平面特征与剖面特征,将河流阶地由新到老分为T1,T2,T3,T4和T5等5组。前人用^(10)Be测年数据认为T4阶地堆积于深海氧同位素(MIS)第2阶段,奎屯河强烈下切开始于MIS 2后期,形成于距今1.3万年;本文^(14)C年龄数据说明T2阶地形成于3100±40kaB.P.,其发育与亚北方期的偏凉气候有关;根据河流平均下切速率估算T3阶地形成于10.6kaB.P.,其发育可能与新仙女木冷期有关。因此,认为阶地发育明显受控于气候变化。在独山子背斜区,T4阶地相对于T3阶地的抬升量为12m,隆起速率为5mm/a,T3阶地以来的拱曲抬升量为13m,隆起速率为1.2mm/a,反映末次冰期以后,独山子背斜隆起速率早期较大,晚期明显变小。独山子断层将T2阶地垂直错断3.7m,断层垂直活动速率为1.09~1.14mm/a,与同时段背斜隆起的速率相近,说明该时段隆起量主要由独山子断层垂直活动所引起,背斜拱曲变形有限。奎屯河T5阶地的3个小阶地反映独山子背斜向南扩展,造成抬升下切与下降淤积区的界线随时间向南侧迁移。奎屯河西岸T4阶地面上的羽状阶地陡坎反映在T4阶地发育期间,发生5次上游下切与下游堆积区的界线向下游迁移事件,这可能受独山子背斜间歇性隆起的影响,更可能是西南侧托斯台背斜抬升影响的结果。独山子背斜南翼在T3阶地形成以后发生4次曲流向北迁移的事件,在时间上与独山子断层全新世古地震时间相关,说明受独山子背斜隆起中心在奎屯河东岸的影响,奎屯河发生向西转弯,独山子断层多次活动,伴随背斜的隆起,引发河流4次弯曲和曲流向背斜轴部的4次迁移事件。
- 李有利司苏沛吕胜华王怡然
- 关键词:河流阶地背斜断层气候变化晚更新世
- 新疆独山子的冲沟发育与断层新活动被引量:1
- 2012年
- 独山子背斜是天山北麓三排褶皱带中西北端的背斜,其北翼发育一条逆冲断层。断层的活动在奎屯河阶地和冲积扇上形成了高度小于20m的断层陡坎。陡坎上游冲积物中发育多条冲沟,冲沟根据长度可分为7组。探槽揭示了独山子背斜北翼断层最新的两次活动,其中较早的断层活动时间为3110±40aBP。根据这次断层活动触发的冲沟的平均长度得到冲沟溯源侵蚀的速率为38mm/a。由该溯源侵蚀速率,计算出每组冲沟发育的时间,分别约为1170aBP,3110aBP,7200aBP,12570aBP,14990aBP,30570aBP,37750aBP,可能代表断层多次活动的时间。断层最新一次活动的时间与本文探槽研究限定时间段相符,其他最近的三次活动时间与前人探槽研究的结果相符。说明在特定条件下,用断层上升盘冲沟平均溯源侵蚀速率推算断层活动时间是可行的。
- 钱蟒李有利司苏沛吕胜华王怡然
- Late Cenozoic de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Chaiwopu Basin, Xinjiang, northwestern China constrained by 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geomorphic evidences
- <正>The India-Asia collision during the early Cenozoic is a very spectacular scene in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
- Honghua LuHao WangTianqi ZhangJunxiang ZhaoShiji ChenXiangmin ZhengYouli Li
- 文献传递
- 天山北麓活动背斜带的变形特征被引量:21
- 2010年
- 天山中段北麓发育有3排受逆断裂控制的背斜带,对这些构造带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天山及其前陆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机理。基于地层变形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探讨了这3排构造带的变形时间与基本模式。分析表明,天山北麓第Ⅰ排构造带的托斯台背斜自中新世褶皱作用明显;第Ⅱ排构造带吐谷鲁背斜于约6.0Ma开始生长,伴随发育同构造沉积即生长地层;第Ⅲ排构造带独山子背斜发育时间应晚于约2.6Ma。这一变形时间序列揭示天山北麓3排逆断裂-褶皱带的构造变形具有向前陆盆地逐步扩展的特征,并伴随产生幅度不等的地壳缩短。天山北麓约8~15km的地壳缩短总量表明,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驱动沿约130km宽的山麓带是相对均一的。
- 吕红华李有利
- 关键词:活动褶皱地壳缩短晚新生代天山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