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5042)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傅小兰禤宇明张晓雯颜文靖李开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决策
  • 1篇道德判断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关系
  • 1篇生理机制
  • 1篇生态效度
  • 1篇说谎
  • 1篇企业
  • 1篇情境
  • 1篇情绪
  • 1篇情绪效价
  • 1篇非言语
  • 1篇RECOGN...
  • 1篇EFFECT...
  • 1篇TOOL
  • 1篇EXPRES...
  • 1篇DURATI...
  • 1篇TRAINI...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4篇傅小兰
  • 2篇禤宇明
  • 1篇曲方炳
  • 1篇李晓明
  • 1篇梁静
  • 1篇李开云
  • 1篇王新超
  • 1篇张晓雯
  • 1篇颜文靖
  • 1篇龚明亮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心理科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说谎的非言语视觉线索被引量:16
2014年
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及时有效地识别说谎,在人际交往和司法安防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说谎的自主性,将说谎研究的实验范式分为被动说谎范式、主动说谎范式和混合说谎范式三大类。个体说谎时具有较高的认知负荷、较强的情绪唤醒和刻意的自我控制等心理活动特点,这些心理活动会导致眼睛运动、面部表情、姿态动作等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变化,且非言语视觉线索存在个体差异。未来研究应深入考察说谎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非言语视觉线索的心理意义,加强真实情境下说谎行为的研究,并借助新技术实现对非言语视觉线索的精准测量和分析。
梁静李开云曲方炳陈宥辛颜文靖傅小兰
关键词:说谎生态效度
不同道德评价取向对企业道德决策的预测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本研究基于Hunt和Vitell(1986)所提出的市场营销领域的道德通用理论模型,随机选取129名MBA学生为被试,采用Reidenbach和Robin(1988,1990)的多维道德量表和情景研究法,旨在考察个体在应对企业决策中的道德问题时,不同道德评价取向对道德决策(整体性道德判断和道德意图阶段)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与对道德判断的单项目测量相比,多维道德量表对道德意图具有更高的预测效度;2)道德公平、功利主义和契约主义对整体道德判断具有显著预测作用;3)道德公平和相对主义对自我和他人道德意图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李晓明傅小兰王新超
关键词:道德判断道德决策
场景的一致性效应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1年
有关场景一致性效应的研究发现,人们对与背景语义一致的前景物体的命名、分类、搜索和再认等都快于与背景不一致的物体.和与情境一致的物体相比,与情境不一致的物体在中央顶区等部位,会诱发一个幅度更大的负波(N390).旁海马皮层/旁海马位置区(PHC/PPA)和压部后皮层(RSC)是负责场景加工的重要脑区.场景一致性效应的时间进程可能首先由低空间分辨率(LSF)信息激活眶额皮层(OFC)(130 ms左右)、PHC/PPA和RSC,之后LSF信息与高空间分辨率(HSF)信息在颞叶进行整合.在诸多理论模型中,情境促进模型从生理角度对一致性效应作了较充分的解释.
龚明亮禤宇明傅小兰
关键词:情境语义关系生理机制
情绪效价对趋避反应的作用被引量:31
2012年
刺激的情绪信息通常可帮助人类快速地做出相应的趋近或回避反应。实验室情境下研究者对趋避的操作性定义不尽相同,但以往绝大部分研究证实了趋利避害的相容效应:正性情绪引起趋近反应,负性情绪引起回避反应。动机定向理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是自动的,而事件编码理论认为,这种促进作用依赖于外显的效价判断。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界定趋近和回避的操作性定义,采用更敏感的实验范式解决两种理论的纷争,以深入阐释相容效应的心理机制。
张晓雯禤宇明傅小兰
关键词:情绪
Effects of the duration of expressions on the recognition of microexpressions被引量:15
2012年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duration of expressions on the recognition of microexpression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eception. Methods: In two experiments, participants were briefly (from 20 to 300 ms) shown one of six basic expressions and then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he express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in recognition of microexpressions increased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expressions, reaching a turning point at 200 ms before levelling off.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practice could improve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proper upper limit of the duration of microexpressions might be around 1/5 of a second and confirmed that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microexpressions can be enhanced with practice.
Xun-bing SHEN Qi wu Xiao-lan FU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