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221)
-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放白洁郭秀莲田萍庄平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美容杜鹃花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被引量:12
- 2010年
-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标准谱库检索对由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面积归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美容杜鹃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9.07%.所鉴定的组分与文献报道的杜鹃属其它种类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有明显不同,首次从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芳樟醇.除芳樟醇(Linalool,8.06%)外,其它一些主要成分有N-苯基-1-萘胺(1-naphthalenamine,n-phenyl)11.41%、亚麻酸甲酯(Linolenic acid,methyl ester)6.00%、棕榈酸(Palmitic acid Linalool)8.06%5.68%、1-辛烯-3-醇(1-octen-3-ol)5.4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4.87%、正二十一烷(Heneicosane)2.75%、1-壬烯-3-醇(1-nonen-3-ol)2.71%、α-松油醇(α-Terpineol)1.54%.
- 田萍付先龙庄平白洁陈放
-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芳樟醇
- 黄蜀葵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mCHS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0
- 2008年
- 从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花瓣中通过简并引物克隆得到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DNA核心序列,根据核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再应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该序列的5′末端和3′末端序列,最后通过序列拼接获得黄蜀葵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mCHS)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mCHS cDNA编码区长1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高等植物CHS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且包含了CHS具有的活性位点和催化位点等保守性位点.
- 林颖郭秀莲朱勋路林莎白洁陈放
- 关键词:RACE技术
- 西红花酸合成酶(7,8-二加氧酶)片段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检测被引量:1
- 2008年
- 根据已发表西红花酸合成酶(7,8-二加氧酶)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从西红花柱头总RNA中扩增并克隆到一段长为1.2 kb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含有两个序列.一个与已知西红花酸合成酶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99%),命名为CsZCD;另一个的同源性为96%,命名为CsZCD-NEW.将CsZCD-NEW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1上,得到重组质粒CsZCD-NEW-pQE31.经IPTG诱导,重组质粒在E.coliM15中表达.
- 严琛赵婷婷唐琳陈放
- 关键词:西红花WESTEMBLOT
- 栀子腋芽丛生离体繁殖及开花诱导被引量:5
- 2008年
-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茎尖和腋芽为外植体进行腋芽丛生离体繁殖以及开花诱导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6-BA1.0mg/L+IBA0.2mg/L中,腋芽丛生效果最好,平均每个外植体可得到8~10个丛生芽,每个茎尖可得到15-20个丛生芽;在培养基MS+6-BA 1.0mg/L+NAA 0.1mg/L+GA3 1.0mg/L中,有花蕾的形成,且最终能够开花并形成果实;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mg/L+GA3 0.5mg/L,生根率可达98%,生根培养4周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5%.
- 曾妮唐琳沈文尉贾勇炯陈放
- 关键词:栀子开花诱导离体繁殖
- 杜鹃花叶片总RNA的改良CTAB法提取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研究杜鹃花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方法一种适合富含次生代谢产物的杜鹃花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改良CTAB法。采用CTAB作为去污剂,分别用氯仿和水饱和酚反复抽提以及高浓度NaCl沉淀,以去除蛋白质、多糖和次生代谢物等杂质,最后用无水乙醇沉淀获得总RNA。结果该方法不仅使所获得的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而且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结论该方法对杜鹃花等富含次生代谢产物的植物特别是富含多酚、多糖的材料的总RNA提取具有借鉴意义。
- 郭秀莲张正银田萍罗绍银白洁庄平
- 关键词:RNA提取杜鹃花改良CTAB法
- 杜鹃花组织培养研究概况被引量:6
- 2009年
- 杜鹃花(Rhododendron)的组织培养受基因型、外植体的来源、培养基种类、培养条件、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程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概述了影响杜鹃花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外植体种类,外植体消毒灭菌的方法,基本培养基的选择,根的诱导方法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期能给杜鹃花的组培研究带来一些借鉴价值。
- 郭秀莲张正银王晓东樊哲仁白洁陈放
- 关键词: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