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31600240)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肖露露于立新叶俊生王亦斌邓文锋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肾移植
  • 1篇移植肾
  • 1篇移植肾急性排...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疾病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终末期肾脏疾...
  • 1篇抗MICA抗...
  • 1篇急性排斥
  • 1篇急性排斥反应
  • 1篇疾病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于立新
  • 2篇肖露露
  • 1篇苗芸
  • 1篇邓文锋
  • 1篇王亦斌
  • 1篇王贵
  • 1篇付绍杰
  • 1篇叶俊生
  • 1篇徐健
  • 1篇杜传福

传媒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抗MICA抗体的致敏因素分析及其对肾移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抗MICA抗体的致敏因素及其对肾移植的影响。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98例尿毒症患者血清中10种抗MICA抗体及其抗体特异性,根据抗MICA抗体分为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分析MICA致敏原因;对其中已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患者,比较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两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结果 98例尿毒症患者中,16例检测到抗MICA抗体,阳性率为16.3%,抗MICA抗体(+)组和抗MICA抗体(-)组输血、妊娠、移植、PRA等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5)。38例肾移植受者,6例发生AR,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均逆转。其中抗MICA抗体(+)组10例,4例发生AR;抗MICA抗体(-)组28例,2例发生AR。两组间AR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40%vs 7%,P=0.031)。抗MICA抗体(+)组移植肾功能恢复时间(14.6±4.7 d)高于抗MICA抗体(-)组(8.2±4.5 d)(P=0.001)。结论输血、妊娠、移植等因素可以引起抗MICA抗体产生。对于抗MICA抗体(+)患者,需要严格的配型和更强有力的免疫抑制药物,来预防排斥反应,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于立新王贵付绍杰肖露露徐健杜传福
关键词:抗MICA抗体终末期肾脏疾病肾移植
ABO血型基因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ABO血型基因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技术检测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87例肾移植受者及其对应的48例供者ABO(A1、A2、B、O1、O2)血型基因,分析供受者ABO血型基因相合组与错配组受者AR发生、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PCR-SSP测定ABO血型基因推定的表型和血清学方法测定ABO血型表型完全相符.供受者ABO血型基因相合组受者50例,发生AR 6例,经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后临床逆转.ABO血型基因错配组受者37例,发生AR 11例,经MP冲击治疗后,临床逆转10例,周期性反复发生AR 1例.错配组与相合组受者A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7%与12.0%,P〈0.05).错配组1例A2O1血型基因受者接受A1O1血型基因供肾后,受者血清检测发现抗A1抗体,抗体效价IgG 1:64,IgM 1:16,移植术后3~10个月周期性反复发生AR,且周期逐渐变短,激素疗效逐渐降低,术后1年SCr达441μmol/L.结论 检测供受者HLA时同步检测ABO血型基因具有很强的可行性.A2血型基因受者适宜选择O型供肾.供受者ABO血型基因错配是介导肾移植术后AR的危险因素,检测供受者ABO血型基因,降低ABO血型基因错配率对预防AR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于立新林友成邓文锋王亦斌叶俊生苗芸肖露露
关键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