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1BZS006)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焦润明王铁军滕海键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
- 2013年
-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形成与百年来该地区森林的毁灭性砍伐、蒙地草原的过度开发、城市化工业化废气的过度排放有密切关系。失去了森林覆盖的高山峻岭不能涵养水源,裸露的山体直接被暴雨冲刷,不仅迅速形成山洪,引发泥石流灾难,更是旱灾的原因之一;蒙地草原过度开发而形成的沙漠则是本区沙尘暴的主要来源;而本区的灰霾天气则主要由工业、生活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所引发。
- 焦润明
- 关键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环境变迁
-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森林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简析被引量:9
- 2013年
- 森林砍伐作为近代东北资源开发的一个缩影,其本身便构成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森林砍伐不仅影响了其后东北地区的自然生态,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还直接影响了原有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从而造成了东北地区原有森林动植物种群的破坏乃至鼠类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鼠疫及其他流行病在东北地区长时间的传播。
- 王铁军
- 关键词:生态环境鼠疫国家公权力
- 西辽河流域上古环境变迁与旱作农业的起源和文明因素的兴起被引量:2
- 2013年
- 东北西辽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同时,该地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原生发祥地,文明因素兴起较早。而旱作农业的起源和文明因素的兴起,均与该区域自然环境之特点及上古时期的气候变迁有密切关联,具有多元、多样之特点。
- 滕海键
- 关键词:西辽河流域环境变迁旱作农业
- 1930年辽西大水灾诱因考察——基于环境史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作为近百年来中国灾害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1930年辽西大水灾不是一个偶发的孤立的天气灾害事件,而是与东北地区特别是辽西地区森林植被的破坏、农业的过度垦殖有密切关系。将该事件作为一个环境史的典型个案放到整个东北百年来的开发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清楚地凸现出环境破坏对于局部天气的影响:正是百年来辽西森林的过度砍伐所造成的山体裸露、植被破坏以及防洪堤坝建设滞后等人为因素,成为招致此次大水灾的重要环境原因。
- 焦润明
- 关键词:环境史防洪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