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2009306) 作品数:2 被引量:14 H指数:2 相关作者: 宋雪文 黄立安 凌雪英 徐安定 董晓梅 更多>> 相关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暨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磁共振波谱和弥散张量成像 被引量:6 2009年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病理学改变则表现为白质疏松和(或)腔隙性梗死。然而,目前尚不清楚SVD引起的认知障碍是否与白质损害程度相关。磁共振波谱分析能无创性检测活体脑组织的代谢产物浓度,直接反映脑代谢;弥散张量成像是特异性观察脑白质的无创性新技术,通过平均弥散、各向异性等不同参数来定量评价脑白质的细微结构异常。磁共振波谱分析与弥散张量成像联合应用能更敏感地显示白质损害程度,为SVD引起的认知障碍提供研究工具。 黄立安 徐安定 凌雪英 宋雪文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磁共振波谱学 弥散 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对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口服乙酰唑胺实验研究颅内大动脉血流储备能力。方法对17例经磁共振血管显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证实颅内动脉狭窄大于5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通过TCD共测定187条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2 d后再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TCD检查,比较乙酰唑胺前后颅内大血管血流速度改变情况。结果乙酰唑胺实验可使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右颈内动脉(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RICA)、右大脑中动脉(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RMCA)和右大脑后动脉(right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RPCA)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86,0.258,0.084),而其他颅内血管在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显著增加(P值都小于0.05)。非狭窄血管较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中度狭窄血管与重度狭窄血管乙酰唑胺后血流速度改变无差异(P=0.65)。结论乙酰唑胺前后TCD可以准确测定颅内大动脉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颅内狭窄血管较非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有下降的趋势,而中度和重度狭窄血管血流储备能力无明显差异,但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黄立安 董晓梅 徐安定 宋雪文 凌雪英 周环关键词:TCD 乙酰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