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1BAD16B05)

作品数:19 被引量:413H指数:11
相关作者:任万军马均孙永健刘利杨文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杂交
  • 9篇水稻
  • 6篇杂交稻
  • 5篇氮肥
  • 5篇氮素
  • 4篇栽培
  • 4篇生态条件
  • 4篇机插
  • 4篇干物质
  • 3篇栽培方式
  • 3篇直播
  • 3篇水分
  • 3篇胁迫
  • 2篇氮肥运筹
  • 2篇氮素形态
  • 2篇育秧
  • 2篇杂交稻组合
  • 2篇杂交籼稻
  • 2篇水分胁迫
  • 2篇穗期

机构

  • 19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四川省农业技...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郫县农村发展...
  • 1篇四川省农业气...
  • 1篇仁寿县农业局
  • 1篇绵阳市农业科...
  • 1篇眉山市东坡区...

作者

  • 11篇任万军
  • 7篇马均
  • 6篇孙永健
  • 6篇刘利
  • 5篇刘代银
  • 5篇王丽
  • 5篇邓飞
  • 5篇杨文钰
  • 4篇徐徽
  • 4篇孙园园
  • 4篇杨志远
  • 3篇雷小龙
  • 2篇程洪彪
  • 2篇胡蓉
  • 2篇黄光忠
  • 2篇胡剑锋
  • 2篇李旭毅
  • 2篇秦俭
  • 2篇黄云
  • 2篇贾现文

传媒

  • 5篇作物学报
  • 4篇杂交水稻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肥后移对不同基因型杂交籼稻碾米与外观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以不同基因型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不同氮肥后移比例(基蘖肥∶穗肥)对籽粒碾米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可以提高籼稻籽粒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氮肥后移对各基因型籼稻籽粒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碾米品质以及籽粒垩白度、透明度等外观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Ⅱ优498、蓉18优188和川香9838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F优498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增加;Ⅱ优498和蓉18优188的垩白度都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减小,川香9838的垩白度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增加,F优498在不同氮肥处理下其垩白度差异不显著;各个品种的透明度级数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而减小;氮肥后移对籽粒垩白大小和长宽比影响不显著。
刘元辉郭耀杰黄云胡剑峰任万军
关键词:氮肥后移基因型杂交籼稻碾米品质
高产杂交稻组合Ⅱ优498种子萌发的生理特性研究
2012年
以川香9838为对照,研究了杂交稻新组合Ⅱ优498种子萌发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Ⅱ优498的呼吸强度,过氧化物酶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但是根系活力、根冠比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较低。去壳和裂颖加速了萌发进程,但是萌发后秧苗素质差,对Ⅱ优498的影响更为明显。
罗永春刘利任万军
关键词:杂交稻种子萌发
播种方式和播种密度对杂交籼稻机插秧节本增效的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索机插杂交籼稻稀播育秧秧苗生长特性、栽插质量、产量与效益特点。【方法】以F优498和Ⅱ优498的种子为材料开发并优选条播器后,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播种方式为主区,播种量为副区。【结果】条播播种均匀度优势明显,24行条播规格效果最佳。播种14 d后,秧苗开始产生分蘖芽,播后17至23 d是分蘖芽发生速率最快时期。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成苗率、干物质积累量、根冠比、秧苗充实度、N积累量、分蘖芽发生率、发根力、漏插率都呈降低趋势,同时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产量先增加后降低。条播相对于散播,秧苗整体素质较好,易形成壮秧,产量较高。【结论】投入与产出综合分析,采用条播方式,播种密度为50 g/盘时,秧苗群体密度和个体优势之间能得到较好的协调,产投比最高。
胡剑锋杨波周伟张培培张强李培程任万军杨文钰
关键词:条播稀播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明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2012—2013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栽方式及其与穴苗数和播期互作对杂交中稻F优498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干物质输出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方式及其与穴苗数和播期的互作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具有明显影响。机直播和机插处理的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低于手插处理,但机直播在拔节—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机插和常规手插,同时保持较高的茎鞘输出量、茎鞘输出率和茎鞘转化率,而机插在抽穗—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低苗和早播处理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物质同化量、抽穗后干物质所占比例以及抽穗后干物质贡献率。适当早播能够有效提高杂交中稻机直播和机插的收获指标。
刘利雷小龙田青兰张强黄光忠任万军
关键词:杂交中稻机插
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04
2011年
在高产施氮量180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累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水氮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氮、磷、钾间的吸收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抽穗期氮、磷、钾的累积与各养分在结实期转运总量间,以及结实期各养分转运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氮、钾在抽穗前期的累积对促进结实期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影响显著,但氮肥后移比例过重(N4处理)及W3处理均会导致结实期叶片和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的显著降低,氮、磷、钾降幅分别达2.73%~18.00%、8.03%~19.70%、6.52%~17.02%。据产量及其与养分吸收、转运间关系的表现,W1模式下氮肥后移量以占总施氮量的40%~60%为宜,W2模式与氮肥运筹方式为基肥:蘖肥:孕穗肥(倒四、二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3:3:4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W3模式下,应减少氮肥的后移量,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
孙永健孙园园刘树金杨志远程洪彪贾现文马均
关键词:水稻水分管理氮肥运筹养分吸收
生态条件及栽培方式对稻米RVA谱特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3
2012年
为明确稻米淀粉及蛋白质品质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其互作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栽培方式及两者互作效应均对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有极显著影响。海拔高度与峰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显著负相关;随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显著降低。秧龄和移栽方式的改变,均导致淀粉RVA谱特性的变化。秧龄不同,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等7项RVA谱特征值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峰值黏度和冷胶黏度均随秧龄的减小而降低。移栽方式不同,淀粉RVA谱特性也存在差异,单苗优化定抛处理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均低于双苗手插处理。除糊化温度外,峰值黏度等7项特征值的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变异系数可看出,生态条件和栽培方式对崩解值的影响最大,消减值次之,对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的影响最小。此外,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样受生态条件影响,其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
邓飞王丽叶德成任万军杨文钰
关键词:水稻生态条件栽培方式蛋白质含量
不同形态氮肥和抽穗期土壤水分对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以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种铵硝配比处理和2种水分处理,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和抽穗期土壤水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回收效率均随氮肥中铵态氮比例的降低而降低;与抽穗期土壤水势为0 kPa的处理相比,适度水分胁迫(土壤水势-25 kPa)可提高产量、收获指数、各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及氮肥回收效率,但是降低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农艺效率;在适度水分胁迫下适当增硝(铵硝配比50∶50)能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收获指数,还有利于提高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肥农艺效率。
孙园园孙永健杨志远秦俭徐徽马均
关键词:水稻氮素形态氮素吸收利用
不同磷钾用量对杂交水稻渝香203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不同的磷钾肥用量处理对优质杂交稻渝香203干物质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量固定在150kg/hm2时,施P 75 kg/hm2、施K 45或90 kg/hm2的处理光合产物积累量大,物质生产能力较强,茎鞘物质转换率较高,转运量多,产量高;施用P 75 kg/hm2、K 9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肥料贡献率和农学利用率较高,单位施肥量增加水稻产量的能力较强。在施N量固定在150 kg/hm2时,施P量大于75 kg/hm2或施K量大于90 kg/hm2不利于后期茎鞘物质的转运和产量的提高。
贾现文马均石勇许远明熊洪
关键词:杂交水稻
不同温度下淹水对水稻直播发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以常规粳稻辽星15和辽星19,常规籼稻黄华占和金农丝苗,三系杂交稻川香3号与和优66为试材,在不同温度下浸种,研究较长时间淹水对不同水稻品种直播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种子在较长时间处于较低温度的淹水状态下,种子不能萌发,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耐淹水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池忠志李旭毅姜心禄郑家国
关键词:水稻直播淹水发芽
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氮素吸收与积累是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步伐随之加快,机械化播栽使杂交籼稻的生长发育和各生育阶段所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针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探讨机械化播栽条件下杂交稻的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特点。【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播栽方式,共3个水平,分别为机械精量穴直播、机插和常规手插;副因素为穴苗数,设2个水平,分别为低穴苗数和高穴苗数。研究播栽方式和穴苗数对杂交稻氮素积累、分配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机械化播栽对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及碳氮比产生了明显影响,与常规手插相比,机械精量穴直播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同时提高了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机插植株含氮量在抽穗期显著高于手插,并能在拔节期保持较高的植株氮素积累量。不同播栽方式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氮素表观转运率以及氮素转运贡献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偏生力表现为常规手插>机插>机械精量穴直播,而穗部氮素增加量和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则为机械精量穴直播>常规手插>机插,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表现为机插>常规手插>机械精量穴直播。水稻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内均受播栽方式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机械化播栽方式配合低穴苗数能加强成熟期各器官碳氮比,配合高穴苗数处理能显著提高杂交稻抽穗期穗碳氮比,并且能够促进碳素在植株内的转化和分配。【结论】机械化播栽方式虽降低了拔节期植株全碳含量及植株碳氮比,但可显著提高水稻拔节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提高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能力,有利于杂交稻氮素高效吸收利用和植株体内碳氮代谢的平�
刘利雷小龙黄光忠刘代银任万军
关键词:机直播机插氮素碳氮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