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1-4-76)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平彭资谷成燕林雯赖仁审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德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东江流域
  • 1篇动态度
  • 1篇载力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动态...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流域
  • 1篇降水
  • 1篇降水指数
  • 1篇干湿状况
  • 1篇MANN
  • 1篇标准化降水指...
  • 1篇承载力

机构

  • 2篇广东省林业科...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水文局
  • 1篇海德堡大学

作者

  • 2篇彭资
  • 2篇周平
  • 1篇郭乐东
  • 1篇甘先华
  • 1篇刘智勇
  • 1篇林雯
  • 1篇谷成燕
  • 1篇赖仁审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法的广东省干湿状况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1960—2011年广东省25个地面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6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评价指标,计算了广东省各站点每月的干旱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法(REOF)、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干湿状况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变干趋势的月份主要集中在1—3月,而变湿的月份主要为7—9月,且中部地区变湿趋势的月份数要明显多于东西部。此外,雨季(4—9月)广东东部及沿海大部分地区呈变湿趋势,而冬季全省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变干的趋势;根据REOF方法可将广东省干旱分布特征划分为4个典型的空间异常型:南岭型、粤西型、粤东型和雷州半岛型;各空间型对应的旋转主成分(PRC)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雨季各空间型都表现为统一的先变湿后变干趋势,而冬季除了雷州半岛型外则都表现为明显的变干趋势。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各空间型干湿状况普遍存在1.5a、2—3a的显著变化周期。
刘智勇周平彭资甘先华郭乐东赖仁审
关键词:标准化降水指数小波分析
东江流域1989–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探索流域生态承载力随土地利用类型及人口数量变化的时空变化格局对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该研究通过对东江流域1989年、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5个时期Landsat-5 TM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析,利用变化率、单一动态度、综合动态度等指标,探索了东江流域上、中、下游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时空格局。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东江流域人口数量、均衡因子、产量因子等数据,进一步计算了东江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承载力,并分析了影响生态承载力消长的因素。结果表明:(1)1989–2009年东江流域各类用地结构调整明显。在城镇化加剧的同时,森林植被也在改善,两者并非是消长关系。但是上、中、下游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格局,上游和中游以园地向林地转移为主,下游以耕地向城镇用地转移为主。(2)在1989–2009年20年间东江流域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虽然流域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的趋势,但其下降的幅度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总生态承载力仍呈增长的趋势,说明2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在优化发展。从时间来看,"十年绿化广东"结束之后的10年间(1994–2004年),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均生态承载力趋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而之前的5年(1989–1994年)和之后的5年间(2004–2009年),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较明显,前者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量开发有关,后者与土地利用空间可优化的类型越来越少有关。流域内部不同区域的总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上游和中游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下游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又恢复的趋势。综合来看,东江流域人口对城镇化需求增加的同时,并没有导致森林资源的恶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者的协调发展。因而,在人口增长对生态资源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提高总体生态服务功能,来
彭资谷成燕刘智勇林雯周平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度东江流域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