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528B)

作品数:6 被引量:17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文靖张堰铭刘伟钟文勤宛新荣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鼠兔
  • 3篇高原鼠兔
  • 1篇等位
  • 1篇等位酶
  • 1篇等位酶分析
  • 1篇典型草原
  • 1篇典型草原区
  • 1篇新麦草
  • 1篇有机质
  • 1篇田鼠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湿度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年龄组成
  • 1篇群结构
  • 1篇种群
  • 1篇种群繁殖
  • 1篇活动节律
  • 1篇季节性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篇张堰铭
  • 3篇李文靖
  • 2篇曲家鹏
  • 2篇王广和
  • 2篇宛新荣
  • 2篇杨敏
  • 2篇钟文勤
  • 2篇李克欣
  • 2篇刘伟
  • 1篇韩建国
  • 1篇张知彬
  • 1篇杨艳
  • 1篇孙彦
  • 1篇王梦军
  • 1篇单战

传媒

  • 5篇兽类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EP-1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影响被引量:48
2006年
为检验EP-1不育剂对野外鼠类的施用效果,2004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白音图嘎800hm2草场进行了大田实验,并随后进行了逐月的夹线跟踪调查,分析了不育剂(EP-1)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效应。结果表明,EP-1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繁殖的抑制效果良好,投药区与对照区相比,投药区黑线毛足鼠的子宫损伤率达到80%,平均胎仔数下降到对照区的2/3水平,妊娠率也下降到对照区的20%。但EP-1不育剂对雄鼠睾丸下降率的作用不明显。一次性投放EP-1不育剂,对黑线毛足鼠种群的繁殖作用时间可维持4个月以上,基本可实现对整个繁殖期的控制成效,这可能与黑线毛足鼠具有储藏种子的习性,储藏药饵多次进食有关。
宛新荣石岩生宝祥关其格于成王广和刘伟张知彬钟文勤焦裕生哈斯其木格
关键词:繁殖参数
新麦草遗传多样性等位酶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不连续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VPAGE)对新疆新麦草的5个天然居群和1个栽培种遗传多样性和居群结构进行了分析。测定的6个酶系统中,确定了9个等位酶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值为90.48%,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920 7,平均预期杂合值为0.542 7。总的基因多样性中,86%存在于居群内,14%来自居群间。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D=0.14为分界线将6份材料明显地分为2组。研究表明,新麦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样性可能与生境、人工驯化、风媒异交等因素有关。
杨艳韩建国孙彦单战
关键词:新麦草等位酶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及湿度的作用被引量:54
2006年
为探讨高原鼠兔对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本研究于2005年8月,采用灼烧和烘干法,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栖息及被灭杀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栖息地区,0~5cm及6~1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被灭杀地区;11~30cm土壤层,二者无显著的差异;31~50cm土壤层,有机质含量差异极显著,而土壤湿度则无显著差异。说明,高原鼠兔活动可增加高寒草甸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湿度,进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李文靖张堰铭
关键词:高寒草甸高原鼠兔土壤有机质土壤湿度
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被引量:37
2006年
采用标志重捕、染色标记和野外观测法研究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实验种群,采用4种活动模式指数(日活动差异指数θ,昼行性指数λ,峰型指数φ;活动强度指数η)分析田鼠昼夜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全年12个月的昼行性指数A均高于0.542,为典型的昼行性种类。其活动节律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环境温度有关:1、2、3、4、11、12月,气温较低,布氏田鼠的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单峰型;5、6、7月气温较高,为典型的双峰型;而8、9、10月则属于单双峰过渡类型。田鼠的峰型指数西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与月均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9,n=12,P〈0.05)。活动强度指数研与气温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4,n=12,P〈0.05)。5~9月,布氏田鼠的活动强度最高,每日活动时问在6h以上;冬季布氏田鼠的日活动量骤降,很少外出活动,尤其在1~2月,布氏田鼠日均地面活动时间不足1min。另外,室内实验表明,布氏田鼠具有在黑暗环境中活动能力,但在野外条件下,夜间活动极少发生。
宛新荣刘伟王广和王梦军钟文勤
关键词:布氏田鼠活动节律
高原鼠兔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被引量:11
2008年
采用标志重捕法测定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和性比,探讨其家群结构的季节变异及原因。结果显示,繁殖早期,家群由越冬成体和第1胎幼体构成;繁殖后期,家群主要由第1胎幼体构成。高原鼠兔家群年龄结构依季节存在显著的差异。5月,成体和雌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其他月份;5月和6月雄性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6月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7月和8月;7月雄性第2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8月。7月和8月,第1胎幼体个体数显著多于第2胎幼体。高原鼠兔家群内5月成体性比显著高于7月和8月。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在冬季漫长、食物匮乏以及繁殖季节极短等条件下,调整家群结构,提高繁殖成功率,使其种群在严酷的高寒环境中得以延续。
曲家鹏杨敏李文靖李克欣张堰铭Andrew T.Smith
关键词:高原鼠兔年龄组成
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性动态格局被引量:24
2007年
为探讨高原鼠兔家群空间领域的季节特征,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的5 ~8月,在青海省玛沁县,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最小多边形面积法对其家群巢区和核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高原鼠兔巢区和核域面积存在显著差异。5、6月份,成体巢区面积显著大于幼体,但二者核域面积却无显著差异; 7月份,成体与第1胎幼体巢区及核域面积均显著大于第2胎。5、6月份雄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7、8月份, 6、7月份雌性成体巢区显著大于5月和8月份。巢区及核域面积均与家群个体数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说明季节和家群结构均可对高原鼠兔空间领域产生重要作用。
曲家鹏李克欣杨敏李文靖张堰铭Andrew T.Smith
关键词:高原鼠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