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RCPY200801)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杨玉海李卫红陈亚宁吕东英陈永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塔里木河
  • 3篇土壤
  • 3篇干旱
  • 2篇塔里木河下游
  • 2篇干旱区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化学
  • 1篇地下水化学特...
  • 1篇地下水埋深
  • 1篇凋落
  • 1篇凋落叶
  • 1篇凋落叶分解
  • 1篇多样性
  • 1篇新垦绿洲
  • 1篇养分
  • 1篇养分释放
  • 1篇叶水势
  • 1篇有机碳
  • 1篇容重
  • 1篇生态输水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聊城大学
  • 2篇新疆农业职业...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黑龙江东方学...

作者

  • 6篇杨玉海
  • 5篇李卫红
  • 4篇陈亚宁
  • 2篇吕东英
  • 2篇陈永金
  • 1篇曹志超
  • 1篇董杰
  • 1篇蔡柏岩
  • 1篇朱成刚
  • 1篇刘加珍
  • 1篇蒋永衡
  • 1篇付爱红
  • 1篇接伟光
  • 1篇郑路
  • 1篇李慧敏
  • 1篇段永照
  • 1篇李加强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干旱区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8
2010年
以塔里木河干流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平板培养法所获数据,分析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总体特征、不同土层深度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季节及垂直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探讨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特性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胡杨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差异较大,其中细菌在微生物区系组成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次是真菌。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不仅在春、秋季节有很大差异,且在60~180cm土层内存在垂直变化,其中60cm土层处胡杨根际微生物数量最多。胡杨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特性间无显著相关性,而真菌数量则受土壤特性影响,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低对真菌数量影响最显著。
杨玉海陈亚宁李卫红陈永金吕东英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土壤特性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下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在2005年所测的塔里木河下游4个典型监测断面上16个土壤剖面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过去的勘测数据及文献资料,依据"时空互代"原理研究了下游荒漠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探讨生态恢复对有机碳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化对塔里木河下游土壤有机碳影响均较大;自塔里木河下游上段至下段,上层(0~5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下降趋势;阿克墩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比英苏、考干的多3~4倍,英苏地区的比考干地区的约多1倍。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会显著增加,但是,在塔里木河下游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杨玉海李卫红李慧敏蒋永衡翟军
关键词:有机碳荒漠化塔里木河
干旱区新垦绿洲人工防护林土壤物理特性及其生态意义被引量:11
2010年
结合灌溉量和树种特征,分析了新垦绿洲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3个不同树种人工防护林带下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各树种防护林带下土壤物理性质存在垂直变异,其中土壤容重基本呈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的趋势,树种种类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不大;饱和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树种种类对土壤饱和含水量影响不大;土壤总孔隙度在不同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俄罗斯杨和胡杨林带下土壤含水量均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灌溉量相等且灌溉后经过相同时间的条件下,不同树种林带下在同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存在差异,而在同一树种林带下,灌溉量大小对土壤含水量有影响。从改良土壤结构的角度来说,在选择构建绿洲防护林体系树种时,俄罗斯杨、榆树、胡杨林这3个树种具有同样的优势;从节约用水的角度来说,在防护林树种选择中胡杨比俄罗斯杨的优势大。
杨玉海陈亚宁李卫红李加强曹志超
关键词:防护林容重绿洲
干旱区人工防护林带不同林分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被引量:11
2011年
2007年10月下旬至2008年11月,采用原位模拟分解网袋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市区北郊人工防护林新疆杨、紫穗槐及二者混合凋落叶进行为期365 d的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树种不同,凋落叶质量损失率的动态变化不同;凋落叶组成对质量损失率有显著影响,与单优林凋落叶相比,紫穗槐与新疆杨凋落叶混合后更易于分解.经修正O 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分析,新疆杨凋落叶分解系数最低(k=0.167),混合凋落叶分解系数最高(k=0.275),估测3种凋落叶半分解和95%分解所需时间为2.41~4.19 a和10.79~17.98 a.不同的分解时期3种凋落叶中N、P和K的残留率不同,分解1年后,K为净释放,N和P为固持或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而富集.分解过程中,除紫穗槐凋落叶在分解中期有机碳分解率下降外,其他处理凋落叶有机碳分解率均不断上升,1年后分解率在35.5%~44.2%之间.C/N值基本呈下降趋势,分解前期和中期下降幅度较小,后期下降较快.
杨玉海郑路段永照
关键词:凋落叶养分释放
极端干旱区胡杨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9
2012年
以极端干旱区塔里木河下游处于干旱胁迫下的天然胡杨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鉴定法和分子生物技术,研究了胡杨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结果表明:处于干旱胁迫下的胡杨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较低,且孢子种类单一,经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孢子为球囊霉属的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T.H.Nicolson&Gerd.),孢子在土壤中单生、根内生或孢子果内形成;圆形,近圆形,直径150~220μm,浅黄色至黄褐色;孢壁3层,L1和L2无色透明,L3浅黄至黄褐色。连孢菌丝单根,连点漏斗状。胡杨根系内存在丛枝菌根真菌的泡囊结构,分子检测表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与胡杨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但是胡杨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及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均不高。
杨玉海陈亚宁蔡柏岩接伟光吕东英
关键词:NESTED-PCR多样性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间歇地下水埋深及化学组分的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适时监测资料,对塔里木河下游2006年11月第11次输水停止后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塔里木河下游上段地下水埋深自2007年3月~2009年9月呈增加变化,地下水主要离子含量以增加变化为主;中段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主要离子的含量以下降变化为主要特征;下段地下水埋深从2008年8月起呈减小变化趋势,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含量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增加.在各断面距离输水河道远处,地下水埋深变化首先与断面距离水源地大西海子水库的远近有关,距离大西海子水库较近的英苏断面在输水间歇地下水埋深呈增加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喀尔达伊断面地下水埋深在输水间歇以增加变化为主;阿拉干和考干断面地下水埋深在2008年8月以后才开始受到输水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则表现出较复杂的变化.
陈永金李卫红董杰刘加珍
关键词: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化学特征生态输水塔里木河
干旱胁迫对胡杨PSII光化学效率和激能耗散的影响被引量:42
2011年
选取塔里木河下游4处地下水位埋深>4 m的监测井位,结合地下水位数据,调查并分析了在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干旱胁迫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叶片水分特征及叶绿素荧光特性,从能量代谢与转换角度分析了干旱胁迫对胡杨的PSII光化学效率和激能耗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胡杨的叶水势显著降低,而叶片相对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体处于适宜状态(80.38%–86.19%);在干旱胁迫的影响下,胡杨的综合光合活性明显降低,叶片光饱和点显著下降;同时胡杨的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以及光化学猝灭均随着光强的增大而显著降低,且干旱胁迫越剧烈,下降幅度越大;干旱胁迫下,胡杨的非光化学猝灭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等参数则随着光强的增大显著升高,但是其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却处于适宜状态(0.80–0.86)。说明干旱胁迫下,胡杨的光合作用光能利用份额下降,耐受高光强的能力减弱,捕获的光能过剩程度加剧。胡杨主要通过热耗散来缓解光能过剩带来的压力。虽然研究区胡杨的PSII尚未发生不可逆的光损伤,但是其发生光抑制以及由此带来的光系统损伤的潜在危险在增加。
朱成刚陈亚宁李卫红付爱红杨玉海
关键词:叶水势光抑制光化学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