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006012)
- 作品数:14 被引量:315H指数:13
- 相关作者:杨莲梅王世杰史玉光张继东张磊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塔里木盆地春季沙尘暴频次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 使用1961 2009年春季NCEP/NCAR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塔里木盆地37个气象站沙尘暴频次资料,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塔里木盆地沙尘暴频次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1)近40多年在500hPa高度场上,两者在巴黎...
- 李红军杨兴华赵勇王敏仲霍文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大气环流
- 文献传递
- 强降雨过程中冰云粒子等效半径的垂直分布及其与降水的相关性
- 采用CloudSat卫星云廓线雷达反演资料2B-CLDCLASS、2B-CWC-RO和2B-GEOPROF以及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选取了新疆天山及其附近地区的6次强降雨过程中的8个降雨云个例,对云中冰粒子等效半径的垂直分...
- 邓军英邱昀陈勇航杨莲梅何清张萍
- 关键词:CLOUDSAT
- 文献传递
- 乌鲁木齐1991—2010年降雨特征分析被引量:31
- 2012年
- 利用1991—2010年5—9月乌鲁木齐市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近20a降雨特征。结果表明,逐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呈现较为一致的日变化特征,均以20时以后至翌日11时左右为高值区,在下午16时达最低值;1h降水频次最多的是量级≤1.0mm的降水,其次是1.1mm≤R1≤3.0mm,但1.1mm≤R1≤3.0mm量级的降水贡献率最高,其次是R1≤1.0mm。不同量级降水过程均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差异,小雨过程发生的频次最多,其次为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前半夜为小雨、中雨和大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下午为暴雨过程最易发生时段。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过程发生最多的时段分别为7月中旬、5月中旬、5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与7月中旬及8月下旬。短时性降水(1~3h)主要集中在前半夜,持续4~6h和7~9h降水多集中在前半夜到后半夜,持续10~12h及以上的降水多发生在下午至后半夜。20a来雨日年际变化不明显,后10a和前10a相比,暴雨日数有所增加,而其他量级及总雨日均减少。
- 王世杰杨莲梅史玉光
-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雨强持续时间乌鲁木齐
- 南疆2011年5月一次强冰雹天气的综合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综合分析了2011年5月24日发生在南疆五团境内的一次强冰雹天气。结果表明,冰雹天气是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发生的,冰雹区上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冰雹出现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L波段高空探测秒数据显示,雹暴发生前中低层风速明显增大并有暖平流。冰雹发生地存在层结不稳定和能量堆积。强雹暴的回波特点是,组合反射率因子CR长时间维持在50dBZ以上,伴有弱回波区,液态水含量密度最高达4.0g.m-3,垂直高度接近12km。
- 张俊兰
- 关键词:层结稳定度回波特征
- 新疆阿克苏地区50a来强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7
- 2011年
- 分析了1961—2010年50 a来新疆阿克苏地区强冰雹天气的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从天气预报的角度对强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强冰雹天气呈增多的趋势,局地性强冰雹明显多于系统性强冰雹。强冰雹每年4—10月出现,5—7月为高发时段。将强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分为4类,其中巴尔喀什湖和中亚地区的低值系统是最重要的影响系统。并得出强冰雹的地域分布特征,初步建立了强冰雹天气的探空特征物理量参数的预警指标。
- 张俊兰张莉
- 南疆柯坪强雷暴天气的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利用NCEP 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位于南疆阿克苏新一代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19日发生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强雷暴天气。分析显示,β中尺度切变线和地面中低压、辐合线是雷暴的直接影响系统,其水汽源于塔里木盆地东部和中部地区,水汽输送集中在低层,低空偏东急流为水汽输送发挥了重要作用,雷暴发生前对流有效位能有一个增大的过程。雷暴从暴雨雷暴发展为雹暴,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在雷暴单体成熟期,雹暴中层反射率呈现回波悬垂和弱回波区。
- 张俊兰
- 关键词:强雷暴对流有效位能弱回波区
- 乌鲁木齐夏季强降水过程GPS-PWV的演变特征被引量:18
- 2012年
- 利用乌鲁木齐GPS观测站数据反演得到1h间隔GPS遥测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V)和乌鲁木齐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夏季10次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GPS-PWV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的强降水过程中GPS-PWV呈现出明显的1~3天增湿过程和1~2次跃变过程,且降水时GPS-PWV几乎约为气候平均值的2倍,跃变过程与降水发生和结束有较好的关系,可为干旱区降水短期预报提供一个明确的水汽演变指标。
- 杨莲梅王世杰史玉光赵玲
- 关键词:强降水乌鲁木齐
- 1971-2010年中亚低涡活动特征被引量:59
- 2012年
- 利用197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中亚低涡的活动规律及不同移动路径对新疆天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0年共出现305次中亚低涡过程,低涡成熟期维持日数共1166 d;中亚低涡随纬度分布有两个高频活动区域:47.5°~55°N(北涡)和35°~47.5°N(南涡),北涡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所占比例最大为52%,而南涡活动四季差别不明显。中亚低涡的成熟期生命史2~3 d占56%,4~5 d占27.5%,5 d以上占16.5%。低涡活动具有明显的月、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且呈显著的年代际增加趋势。南、北涡均出现东北、偏东和东南向移动路径,并影响新疆不同区域的天气。中亚低涡可造成新疆出现低温大风天气(干涡)和强降水天气(湿涡),干涡占60%,且季节分布比较均匀;湿涡占40%,季节分布差异大,其中,夏季最多占57%,秋、春季次之。
- 张云惠杨莲梅肖开提.多莱特秦贺李圆圆杨霞
- 中天山附近强降雨过程中云冰水含量随高度变化特征被引量:15
- 2013年
- 采用美国宇航局NASA的CloudSat卫星加载的云廓线雷达反演资料2B-CLDClASS、2B-CWC-RO和2B-GEOPROF,针对新疆天山及周边地区2007年-2009年天山山区的5次强降雨过程中的6个云个例,对其云冰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水含量值越小,出现频率越大,冰水含量小于100mg/m3的冰粒子所占的比例在65%以上。冰水含量在云的垂直高度上有峰值现象,云层的顶部和底部均是冰水含量的低值区,冰水含量的高值区出现在云层中下部,且最大值出现在5~7.5km高度层内。从垂直方向分布看,冰水含量小于100mg/m3的低值域段冰粒子在整个云层垂直高度上均有分布,6个个例中最大分布比例各不相同。冰水含量大于100mg/m3的中高值域段冰粒子分布在云层的中部,各个值域段的分布比例都不超过5%。
- 陈勇航邓军英张萍马承愚何清杨莲梅余其多翟璟豪
- 关键词:CLOUDSAT卫星降水量
- 南疆西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被引量:85
- 2013年
-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T639初始场资料、NECP 1°×1°再分析资料、FY-2静止卫星和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9月16-20日南疆西部一次罕见的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双体型(高压中心分别位于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及中亚低槽向南的切涡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中及低空三支急流的有利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中小尺度辐合与对流是暴雨发生的直接始作俑者。这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有3部分:较深厚的中亚低涡西南气流所携带的水汽,中低层哈密南部至南疆盆地偏东气流的水汽集聚与辐合和中高层中亚南部偏南风所携带的暖湿气流接力输送。其中,85%的水汽输送来自偏东和偏南气流。强对流发生在暖区一侧,暴雨落区位于TBB最大梯度区并与云迹风的高层辐散相对应。3个时段的强降水均由混合性降水回波造成。其中,有中小尺度回波发展,但移动路径和强回波中心的位置有所不同。
- 张云惠陈春艳杨莲梅贾丽红杨霞
- 关键词:急流水汽输送中尺度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