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5051)

作品数:26 被引量:309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跃清陈永仁李英卢萍师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低涡
  • 11篇暴雨
  • 5篇西南低涡
  • 5篇暴雨过程
  • 4篇盆地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降水
  • 4篇大暴雨
  • 4篇值模拟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四川盆地
  • 3篇高原低涡
  • 3篇辐合
  • 2篇低空
  • 2篇低空急流
  • 2篇中尺度
  • 2篇特大暴雨
  • 2篇特大暴雨过程
  • 2篇统计特征

机构

  • 2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1篇四川省气象局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内江市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14篇李跃清
  • 9篇陈永仁
  • 5篇卢萍
  • 5篇李英
  • 4篇师锐
  • 3篇何光碧
  • 3篇程晓龙
  • 2篇蒋兴文
  • 2篇慕丹
  • 1篇康岚
  • 1篇龙柯吉
  • 1篇李跃凤
  • 1篇陈功
  • 1篇衡志炜
  • 1篇郑伟鹏
  • 1篇宋伟
  • 1篇肖红茹
  • 1篇李建
  • 1篇黄小梅
  • 1篇李超

传媒

  • 11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气象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7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秋季川东北一次西南低涡大暴雨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高空实况实时分析场、FY-2ETBB以及地面加密自动站实况资料,对2014年9月13-14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川东北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关键是较为深厚的西南低涡长时间稳定少动,大暴雨区位于北支西风急流南侧和南支东风显著风速带北侧辐散上升运动区的重叠区内,稳定的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是这次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地面风向切变的形成对暴雨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在长生命史、稳定的西南低涡内存在多个MCS对流云团的连续生消,MCS云团冷云中心都呈近圆形,移动缓慢,云团发展到成熟阶段,冷云中心TBB值低于-72℃,在减弱的冷云罩中有中小尺度雨团的生成、畸变、分裂的现象发生,在每个强降雨时段内又存在着两个或多个短时强降水峰值;(3)在此次降水过程中重庆沙坪坝站对于广安13日的强降水更具有指示意义,3个时次中沙坪坝站露点曲线和层结曲线之间形成低层暖湿,中高层干冷,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喇叭口"形状。
师锐陈永仁
关键词:西南低涡大暴雨MCC中尺度辐合
西南涡统计特征研究综述被引量:12
2017年
西南涡是影响我国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统计分析是较早运用于研究西南涡活动的方法。本文回顾了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关于西南涡的气候统计分析结果,简要总结了关于西南涡的属性、多尺度时间变化、活动特征及其对天气影响等方面基于统计分析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今后需要深入分析和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慕丹李跃清
关键词:统计特征
气象条件对内江地区水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本研究旨在定量讨论气象条件对水稻穗—茎叶的影响。笔者主要根据水稻的生理特征和生长规律,采用动力学的方法,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建立水稻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Forcal、Matlab等数值模拟工具,探索性地讨论气温、降水和日照3个综合因素对水稻穗—茎叶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所带来的能量优势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稻穗的储存优势,而生殖生长期的环境条件对水稻的产量形成更为关键;(2)不仅营养不足对稻穗物质积累存在负面作用,而且旺长对稻穗物质积累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3)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能量的角度定量化地模拟四川内江地区的水稻生长情况。
刘春叶秣麟周文鳞
关键词:动力学方程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MATLAB
四川盆地特殊地形下基于加密观测的一次低涡暴雨水汽结构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汛期西南涡加密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年7月7-10日由西南涡引发的四川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结合加密观测资料能更好表现四川盆地复杂地形下低涡附近的水汽来源及其与实际降雨的关系,由于地形阻挡作用,气流在大巴山以南堆积,引发了四川、陕西交界处的暴雨。运用西南区域数值预报系统(SWCWARMS),与控制试验(不同化观测资料)相比,同化试验(同化西南涡加密观测资料)可使预报降雨与实况更为接近。通过同化加密观测资料,初始时刻四川北部出现了偏南气流,这有利于西南涡的初生,对比试验中的西南涡范围与强度也比控制试验更大更强,并且,试验验证了盆地东北部的水汽堆积现象。因此,西南涡加密观测资料在天气诊断及数值预报业务应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程晓龙李跃清衡志炜
关键词:加密观测暴雨天气
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WRF模拟青藏高原2013年夏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本文利用区域气候模式WRF分析了YSU和MYJ两种边界层方案对青藏高原2013年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模拟出高原地区夏季降水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但均低估了西藏地区而高估了青海南部的降水。并且,两种方案在高原南部都存在辐散环流偏差,而在青海南部存在辐合偏差。对比得到:YSU方案相对于MYJ方案更接近于观测,前者能更好的模拟出高原中、东部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而造成两种方案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MYJ方案模拟的位势高度在高原及其南侧地区比YSU方案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更为偏西,孟加拉湾及南海进入高原的水汽偏少。
吴遥李跃清蒋兴文黄小梅高笃鸣
关键词:边界层方案青藏高原WRF模式夏季降水
影响重庆暴雨的三类西南低涡浅析被引量:17
2014年
利用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2010年重庆地区的西南低涡暴雨进行了统计,并按照西南低涡的移动路径,将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分为偏东路径型、东北路径型和停滞少动型。综合分析以上三种类型天气背景后发现,影响重庆暴雨的西南低涡移动路径主要受大尺度环流形势场影响。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对此三种类型典型个例进行模拟和分析发现,不同移动路径的西南低涡具有一些相似的结构特征:西南低涡造成的降水落区通常位于低涡中心附近(以东侧为主),整个降水过程雨带分布与低涡移动路径相一致。垂直运动强度与低层位势高度的大小成反比。低涡发展增强阶段,垂直运动最强,低层大气以东南风为主,大气稳定度也最低。最大辐合辐散出现时间与垂直速度极大值出现时间相一致,最大涡度出现时间略滞后于最强辐合出现时间。
卢萍翟丹华李英刘德
关键词:西南低涡数值模拟辐合辐散
基于数值模拟与加密观测的青藏高原东侧地区大气要素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将高原东坡及其下游盆地区域加密探空观测的低层大气物理要素场与WRF模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川西高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差异非常大,模式地形普遍偏高,最大差值超过上千米。低海拔地区,模式格点与站点海拔比较接近。2)在高海拔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近地层大气中;00时的比湿差异最小;06时的比湿差异最为显著,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比湿比探空观测值大。06时模拟的温度高于探空观测,其它12、18、00时3个时次则略低于探空观测。除了初始场,模拟的低层大气的水平风速普遍比探空观测的值大。3)在低海拔地区,模式初始场给出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与探空观测差异较小;06、12、18时,模拟的大气比湿通常比探空观测偏湿,温度也显著偏高,4个时次中,正午时分低层大气的温湿偏差最显著。同一时次,积分时长越短模拟的风速越小,低层大气中常常存在一个风速的大值区。4)模式比较稳定,没有随着模拟时长的增加,误差明显增长。模拟的低层大气比湿、温度、水平风速逐日波动形态与观测基本一致。
卢萍蒋兴文李英
关键词:WRF模式比湿温度
热力强迫对副热带高压北跳类型影响机制的分析
2018年
通过分岔理论,讨论在取Ψ_A~*=0.15,Ψ_L~*=Ψ_M~*=Ψ_N~*=0条件下,Ψ_K~*和Ψ_C~*对副高北跳的影响。在Ψ_K~*值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准确求得副高北跳的临界热力参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临界热力参数的分析,得到了对于副*K|<0.075 8时,没有副高北跳现象发生;当|Ψ_K~*|>0.279 3时,将出现副高不在长江流域停滞而直接跳跃到黄河流域的空梅情况;当0.075 8<|Ψ_K~*|<0.279 3,将会出现副高的二次北跳现象,但在其绝对值较小时,入梅时的北跳并不明显,只是在出梅时有一次弱北跳,此时,雨带不集中在长江流域,梅雨不明显。
刘春李跃凤宋伟刘自牧
关键词:气候学动力学特征
2013年四川盆地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采用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造成盆地连续出现突破气象历史记录的暴雨洪涝灾害的6月18~20日川西大暴雨、6月29日~7月2日持续性特大暴雨和7月8~11日川西持续性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对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盆地持续性暴雨具有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大尺度环流背景的稳定少动,以及中尺度影响系统的稳定维持或发展,是形成持续性暴雨的关键之一;低空急流的长时间维持是暴雨持续时间的原因之二;在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中层能量条件的维持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持续性暴雨过程中,对流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是长时间存在着强盛的垂直上升气流;冷空气的参与为暴雨的持续发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师锐陈永仁肖红茹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低空急流冷空气
基于EC025配料的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产品及应用被引量:13
2017年
利用ECMWF预报资料,从动力、热力、水汽、能量和降水预报5个方面选取影响短时强降水发生的因子,构建多因变量数组,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确定配料系数及其阈值,在此基础上进行配料,研发了四川省短时强降水概率预报产品投入应用。结果表明:产品对盆地20mm/h以上和高原地区10mm/h以上的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效果显著。
陈永仁康岚康岚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主成分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