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KJB510013)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张新稳胡琦郭鑫吴朝新黄维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致发光
  • 3篇有机电致发光
  • 3篇发光
  • 2篇电致发光器件
  • 2篇有机电致发光...
  • 2篇稳定性
  • 2篇发光器件
  • 1篇电致发光二极...
  • 1篇英文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小分子
  • 1篇污染
  • 1篇小分子
  • 1篇二极管
  • 1篇发光二极管
  • 1篇分子
  • 1篇掺杂
  • 1篇OLEDS

机构

  • 3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张新稳
  • 1篇王建云
  • 1篇赖文勇
  • 1篇胡琦
  • 1篇黄维
  • 1篇吴朝新
  • 1篇郭鑫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溶液方法制备有机小分子红色磷光OLEDs器件研究
2014年
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单主体OLED器件,而这些主体材料仅仅传输空穴或者电子的特点,导致发光层中电荷传输的不平衡,严重限制了器件的性能。文中采用商业化的小分子磷光材料,成功制备了高效率基于空穴传输材料TCTA和双极性主体材料CBP共混的双主体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采用溶液法掺杂红色磷光客体材料Ir(pq)2(acac)。通过器件优化,Ir(pq)2(acac)在混合主体中掺杂重量百分比为6%时,红色磷光OLED器件发光效率可达16.6 cd/A,这是采用CBP做主体制备的器件效率的1.5倍。
郭鑫张新稳王建云雷振锋赖文勇黄维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掺杂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被引量:11
2012年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电压低、柔性好、可实现大面积显示等特点,在光通信、信息显示与固态照明等领域均显现出巨大的商业应用前景,备受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自1987年以来,OLED器件迅速发展,其亮度和效率已达到实用化的要求,但是目前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就是器件的稳定性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OLED器件的非本质老化机理和本质老化机理,对黑点形成、薄膜形貌不稳定、金属原子扩散、[Alq_3[^+阳离子和正电荷积累等多种OLED老化机理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针对这些老化机理重点阐述改善OLED器件工作稳定性的方法.最后,对OLED器件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张新稳胡琦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
有机/有机界面污染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2013年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稳定性是其实用化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为了研究有机/有机界面性质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溶液旋涂的NPB(NPBSC)作为器件的空穴传输层制备了两种异质结电致发光器件:ITO/NPBSC/Alq3/LiF/Al和ITO/NPBSC/NPB/Alq3/LiF/Al,对比研究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和工作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完全使用NPBSC作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性能和稳定性都较差,这归因于不稳定的NPBSC/Alq3界面,在空气中旋涂制备NPB层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分子会粘附在空穴传输层表面,这样就会引起界面处Alq3分子的发光猝灭。插入10 nm真空蒸镀的NPB层可以显著地提高器件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10 nm的NPB层把污染界面与激子复合区界面分开,避免了水蒸气和氧气分子对Alq3分子的发光猝灭,器件的效率增加了1.15 cd/A,半衰期寿命提高了4倍。
张新稳吴朝新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