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76)
-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温昌衍钟晋兰麦剑芬黄映琼温昌斌更多>>
-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赣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在家与国之间:以1915-1933年的邓缵先为重点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邓缵先在新疆戍边安民时所写的诗词及当地方志对其事迹的记载,分析了邓缵先对家乡、家人、故友的情感与在新疆的贡献。邓缵先在家与国之间的选择反映的正是他那崇高的舍家爱国精神。
- 钟晋兰
- 关键词:家人
- 闽西神犬崇拜及历史文化意义
- 2014年
- 一、前言闽西是目前学界所称的“客家大本营”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许多盘、蓝、雷等姓畲族向东、向北迁移,使闽粤赣边逐渐成为客家人的聚居地。但今天仍然生活着一些畲族,包括上杭县已被官方承认、恢复了畲族成份的蓝、雷、钟等姓,以及长汀、武平、永定等客家县中未恢复畲族成份的畲姓。据傅衣凌先生的考证。畲族中除了盘、蓝、雷、钟4大姓外,还包括陈、黄、李、吴、晏、辜等近20姓,①不过这些畲姓在闽西无论自称还是他称都已是汉族。大本营内客家人的不少生产、生活习俗都受到畲族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畲客长期共同生产生活的历史痕迹。
- 钟晋兰
- 关键词:文化意义生活习俗客家人聚居地畲族
- 略论方言词“实同形异”的表现及成因——以广东客、闽、粤方言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实同形异"是汉语方言词之间的主要差异。主要以广东三大方言(客家话、潮汕话、粤方言)的代表点(梅县、潮州、广州)词语为例,分析了"实同形异"的表现及原因。
- 温昌斌温昌衍
- 两岸客家话词汇异同概说——以梅州客家话与台湾梅州腔客家话为例被引量:3
- 2012年
- 一方面,两岸客家话因为有源流关系,所以词汇共性很多,这是主要的方面;另一方面,台湾客家话与大陆原乡客家话分离时间较久,两者词汇出现了差异,这是次要的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举例论述,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 温昌衍
- 文化认同:客家认同的心理基础与本质
- 2013年
-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民系具有强烈的认同心理,而客家人的这种认同主要表现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客家人认同的心理归属与精神纽带,对文化的认同是海内外客家人追求的根本。客家是一个文化群体,文化是客家民系之根。所谓的血缘认同只能是对某一宗族和亲缘关系的认同,并非对整个客家民系的认同,因此客家民系认同的心理基础与本质是文化而非血缘。
- 陈海斌
- 关键词:客家族群认同文化认同
- 普通话助词“了”在梅州客家话中的对应形式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 2017年
- 文章考察了普通话助词"了"在梅州客家话的对应形式。从表面看,梅州客家话中相当于普通话"了1"和"了2"的词有合一型、二分型和混杂型三种类型。文章在详细描写这三种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近代汉语及闽西赣南客家话材料,认为客家话早期层次的相当于"了1"和"了2"的是表实现、完成的助词"来"(句中)和"去"(句末)。梅州客家话中"来"保留下来了,其读音在语法化过程中已经弱化,个别地方还增加了同义的来自官话的"了1";"去"在有的地方保留,有的地方则被"来"替代或被"来"与句末的合音词替代,有的地方还增加了来自官话的同义的"了2"。
- 黄映琼温昌衍
- 关键词:合音
- 五华(郭田)方言舌尖元音带韵尾的韵母
- 2012年
- 舌尖元音■、带韵尾在汉语方言中不多见,而五华(郭田)客家方言里有这样的韵母,它们是m、n、■■、p、■t、t、■k,它们分别是从韵母im、in、u■、ip、it、ut、uk里分化出来的,而且都是在与声母ts、tsh、s或t、th、相拼的时候分化的。本文对此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及了兴宁(新圩)客家方言中的类似例子。
- 温昌衍
- 闽西畲客族群关系的历史演变
- 2019年
- 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闽西畲族与客家在明代以前、明清时期与近当代的族群关系演变作一梳理与分析,并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了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融为一体的族群关系。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国内外人类学领域的族群理论,进一步丰富国内的族群研究。
- 钟晋兰
- 关键词:畲族客家族群关系
- 奶娘变天后:河源临水夫人与天后信仰的混融性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天后与包含临水夫人在内的三奶夫人都起源于福建,前者是倍受航海(河)的水手与商人信仰的水上保护神,而后者则是助产保赤的妇婴保护神,两者的信仰群体、作用功能、神祗地位及社会影响等均有很大的不同。然后,天后与三奶夫人信仰随移民迁到广东东部的河源客家地区之后,对她们的信仰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民们常常把她们混同在一起,河源的天后宫供奉的大多是陈林李三奶夫人。并且天后的航海保护神的角色在不断淡化;与此同时,三奶夫人的助产保示、治病救人的功能却不断地得到强化与彰显。文章以在粤东河源地区的调查为主,重点论述龙川县佗城镇天后宫、紫金县紫金观天后殿、河源城郊天后宫(阿婆庙)的主祀神及信仰概况,以便人们了解天后与临水夫人信仰从福建传到广东东部后出现了怎样的变异。
- 钟晋兰
- 论式微方言的现代化出路及民系文化传承——以客家方言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人类文明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相互比较和竞争的多样性文化,民族方言正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语言环境的深刻变革,使包括客家方言在内的多种民族方言出现了成分流失、传承中断的衰变态势。保护客家方言文化遗产须立足于生态语言学视角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将保护纳入教科文机构的工作范畴并使其常态化;弘扬方言作为文化载体的资源价值和作为客家民系存在标志的民系认同价值;区分"保存"和"保护";结合数字化手段推进客家文化的立体传播;使其从内涵到外延与现代化接轨。
- 麦剑芬温昌衍
- 关键词:客家方言式微民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