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cww001)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傅其林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哲学
  • 1篇叙事
  • 1篇哲学意义
  • 1篇文艺
  • 1篇文艺学
  • 1篇西方美学
  • 1篇西方美学史
  • 1篇喜剧
  • 1篇喜剧作品
  • 1篇历史哲学
  • 1篇美学
  • 1篇美学史
  • 1篇剧作
  • 1篇后马克思主义
  • 1篇兼及
  • 1篇规范性
  • 1篇哈贝马斯
  • 1篇赫勒
  • 1篇宏大
  • 1篇宏大叙事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傅其林

传媒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兼及文艺学规范性之反思被引量:4
2010年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言的惯例,逃脱日常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之掌控。因而立足于现代审美领域的文艺学既拘宥于话语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应对"无言之美"的微妙灵韵,文艺学规范性基础的思考理应聚焦于这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傅其林
关键词:哈贝马斯文艺学
喜剧的异质性存在及其哲学意义——评阿格妮丝·赫勒的《永恒的喜剧》被引量:2
2011年
悲剧在西方美学史上承担着人类救赎和宏大历史使命的功能,从亚里士多德伊始占据着哲学阐释的核心空间。相反,喜剧则一直被边缘化。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最著名的哲学美学家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在2005年出版的专著《永恒的喜剧:艺术、文学和生活中的喜剧现象》中,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身份,直观高雅的喜剧作品,把喜剧推向哲学反思的中心地带,揭示了喜剧之不可界定的实质、
傅其林
关键词:喜剧作品哲学意义后马克思主义西方美学史
布达佩斯学派对历史哲学范式的批判被引量:2
2010年
在布达佩斯学派看来,在一定意义上,现代性就是一种以宏大叙事为特征的历史哲学范式。这种历史哲学范式将时间理解为线性的,它以未来为导向因而取消了现在,具有乌托邦、末世论、救赎的内涵。布达佩斯学派对历史哲学范式的批判同时也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包含了现代性批判的若干重要主题。
傅其林
关键词:布达佩斯学派历史哲学宏大叙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