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433)

作品数:4 被引量:53H指数:2
相关作者:万迎朗薛娴林金星肖建伟许会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植物
  • 1篇蛋白
  • 1篇电子传递
  • 1篇电子流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 1篇信号转导
  • 1篇循环电子传递
  • 1篇荧光标记
  • 1篇荧光蛋白
  • 1篇植物光合
  • 1篇植物光合作用
  • 1篇植物细胞
  • 1篇转导
  • 1篇线形
  • 1篇活体测量
  • 1篇活性
  • 1篇活性氧
  • 1篇光合磷酸化

机构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万迎朗
  • 2篇薛娴
  • 2篇林金星
  • 1篇薛轶群
  • 1篇沈应柏
  • 1篇许会敏
  • 1篇卢存福
  • 1篇范路生
  • 1篇赵晓玉
  • 1篇宋凯
  • 1篇肖建伟

传媒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Scienc...
  • 1篇植物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Delaminat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delivers DNA molecules as sandwich nanostructure into cells via a non-endocytic pathway被引量:1
2017年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 are effective molecular carriers in cytological research, gene therapy, and transgenic applications. Herein, we investigated the interna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LDH-DNA biocon- jugates via a microscopic approach and analyzed the internalization pathway b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 simulations. We experimentally found that LDH can efficiently carry DNA into the nucleus of cell in BY-2 suspension cells. Furthermor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 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DH-DNA bioconjugates mainly exist as a DNA-LDH-DNA sandwich complex, while the LDH-DNA-LDH sandwich complex and DNA-LDH complex cannot be excluded. The DPD simu- lation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only the DNA-LDH-DNA sandwich structure could penetrate the plasma membrane (PM), while PM is impermeable to the LDH-DNA-LDH sandwich complex and the DNA-LDH complex. This work provides nove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mbrane penetration mechanism of LDH nano-sheets and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sign of novel molecular delivery systems.
Ye LiWenlong BaoHongyang WuJunya WangYu ZhangYinglang WanDapeng CaoDermot O'HareQiang Wang
pH敏感型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pH敏感型荧光蛋白,即pHluorin,是荧光强度及光谱特征随环境pH值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类荧光蛋白。人们通过对密码子使用偏好和特定剪切位点的修饰,已使pHluorin及其衍生物成功地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细胞中正常表达,为测量细胞内微环境pH值的变化,并研究活细胞内依赖或导致pH变化的生理过程提供了有力工具。该文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pH敏感型荧光蛋白的种类及特性,并对其在细胞生物学,特别是植物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随着报告基因技术及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pHluorin将在植物科学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薛轶群宋凯范路生万迎朗林金星
关键词:胞吞胞吐分子标记
植物光合作用循环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17年
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由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收集的光能通过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驱动了光合电子传递进程。当电子最终被传递到高能化合物NADPH和ATP中,完成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并为固碳反应提供能量的过程,被称为线形电子流(LEF)。而电子仅绕着PSI传递,通过形成跨膜质子梯度而驱动ATP酶合成ATP的过程,被称为循环电子流(CEF)。近年来,CEF的催化机制、生理作用和调控机制等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关注,特别是反向遗传学的发展,为更深入理解循环电子传递带来契机。本文综述了CEF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并从植物逆境适应以及植物进化等角度进一步分析了CEF的形成与生理意义,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薛娴许会敏吴鸿洋沈应柏肖建伟万迎朗
关键词:光合作用光合磷酸化
植物中活性氧信号转导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4年
活性氧(ROS)作为一种重要信号分子在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对活细胞内的ROS分子进行研究分析,人们发展出了多种检测手段。其中,荧光探针作为一种高度灵敏、直观的标记技术,在植物ROS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通过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者们基于绿色荧光蛋白创造出一批新型的特异性荧光探针,为进一步探索植物体内ROS信号途径提供更有力的工具。本文概述了植物细胞中ROS信号转导通路,并总结针对不同ROS组分的多种研究方法,尤其对利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检测胞内ROS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赵晓玉薛娴卢存福林金星万迎朗
关键词:活性氧信号传导植物细胞荧光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