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3B189)

作品数:18 被引量:113H指数:6
相关作者:吴见李伟涛王岽刘民士周亮广更多>>
相关机构:滁州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干旱
  • 3篇遥感
  • 3篇光谱
  • 3篇含水量
  • 3篇干旱半干旱
  • 3篇干旱半干旱区
  • 3篇干旱区
  • 3篇半干旱
  • 3篇半干旱区
  • 2篇信息提取
  • 2篇树种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冠层
  • 2篇光谱分析
  • 2篇反演
  • 2篇高光谱遥感
  • 1篇地方高校
  • 1篇地方院校
  • 1篇地理

机构

  • 15篇滁州学院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吴见
  • 6篇李伟涛
  • 4篇刘民士
  • 3篇王岽
  • 2篇陈泰生
  • 2篇彭道黎
  • 2篇刘成英
  • 2篇周亮广
  • 2篇王栋
  • 1篇张延兵
  • 1篇戴仕宝
  • 1篇潘立新
  • 1篇王靖
  • 1篇顾留碗
  • 1篇徐京京
  • 1篇侯兰功
  • 1篇王帅帅
  • 1篇张艳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测绘工程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定量反演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为系统地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反演方法,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高光谱影像土壤含水量反演技术。结果表明:采用EO-1 Hyperion第149波段和197波段构建的光谱特征空间模型与土壤含水量值之间的R2为0.7093,两者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土壤含水量热惯量反演模型整体拟合的R2为0.6149,与SMS拟合结果相比,效果不理想;回归分析模型中,对数变换光谱回归最优,R2值为0.6843。综合分析后,认为光谱特征空间模型对研究区土壤含水量的估测效果最佳。文中研究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含水量的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吴见刘民士李伟涛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干旱半干旱反演模型
干旱半干旱区森林蓄积量高光谱遥感估测技术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系统地研究特定区域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技术,比较目前流行的多种高光谱遥感森林蓄积量估测方法,包括: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BP和RBF神经网络法、k-近邻法。结果表明:PCR和PLSR估测森林蓄积量时,采用植被指数、光谱面积和位置参数同时估测蓄积量,验证精度最好;BP神经网络估测蓄积量时,采用植被指数参数作为变量效果最好;RBF神经网络估测蓄积量时,采用19个变量同时作为输入参数时,精度最高。k-近邻法对森林蓄积量的估测效果最佳,当k=8时,Rmse的值最小,为9.38,R2值为0.856。
王靖吴见
关键词:蓄积量遥感干旱区
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盖度信息提取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系统地研究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盖度提取方法,比较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高光谱影像植被盖度提取技术。结果表明:采用NDVI建立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植被盖度的估测能力低于直接采用NDVI建立的回归模型;4种处理的PCR模型植被盖度估测的建模精度由高到低为:CR>NO>FD>SD;4种处理的PLSR模型植被盖度估测的建模精度由高到低为:FD>NO>SD>CR;FCLS分解的结果明显优于LS模型;综合分析后,认为基于FD的PLSR模型对研究区植被盖度估测效果最佳。文中研究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盖度的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吴见刘民士李伟涛
关键词:植被盖度干旱半干旱
基于改进边缘分割算法的幼苗信息提取被引量:7
2014年
优化特征空间和改进分割算法是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准确获取幼苗信息的关键,也是高空间分辨率数据提取目标地物信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了在多光谱影像进行去噪声处理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基于边缘的算法进行影像分割,同时选取纹理、形状、光谱特征构建特征空间,实现幼苗信息提取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幼苗信息提取的总精度达86%,比传统技术提高了12%,KAPPA系数达0.814 5,比传统技术提高了0.115 9。该方法可以对幼苗信息进行准确快速提取,能够为生产或管理部门进行准确监测和决策提供依据,对未来造林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价有重要意义。
李伟涛彭道黎吴见
关键词:幼苗多光谱影像分割
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树种叶片光谱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叶片含水量是影响树种光谱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探索不同叶片含水量条件下相同树种叶片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及相同叶片含水量条件下不同树种叶片的光谱差异,不仅是高光谱植被遥感信息识别的关键,也为研究植被光谱随着叶片含水量变化产生的差异提供理论支撑。利用地物光谱仪对6个树种叶片进行观测,获取了不同含水量叶片的反射光谱,同时进行一阶微分光谱变换,从而分析不同叶片含水量条件下各树种叶片的光谱变化特征,对比了相同叶片含水量条件下不同树种叶片的光谱差异,探索高光谱遥感识别树种叶片含水量的可能波段。结果表明:各树种叶片光谱都随着叶片含水量的改变而产生较大差异,但变化规律各有不同;相同叶片含水量条件下,不同树种叶片的光谱在部分波长范围差异较大,为实现树种高精度识别提供了可能。本研究旨在为植被叶片光谱库的构建以及植被的高光谱识别提供理论支撑和基础数据。
吴见陈泰生潘立新
关键词:光谱分析叶片含水量
基于Hyperion影像的玉米冠层叶绿素含量估算被引量:9
2014年
采用高光谱卫星数据进行玉米叶片和冠层尺度的叶绿素含量估算,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以α为倾斜度参数的双曲正切S型函数为基础的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算法前馈神经网络(hyperbolic tangent sigmoid function-back propagation,Htsf-BP)构建叶片尺度的叶绿素含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以几何光学辐射传输模型(4-scale模型)为理论依据,对叶片和冠层尺度的光谱转化函数进行推导,实现Hyperion影像冠层尺度光谱到叶片光谱的转化,同时获取叶片尺度叶绿素含量估算结果;最后,结合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冠层尺度叶绿素含量估算。结果表明:当隐含层结点数为6时,Htsf-BP神经网络法对叶绿素的估算精度最高,验证精度达78.68%;在波长750与980 nm处,采用光谱尺度转化方程进行模拟的冠层光谱与实测冠层光谱间的相关系数R2值分别达到了0.784和0.706;实测叶片尺度叶绿素含量与模拟结果间的相关系数R2值达0.726。该方法可为高精度快速估算叶片和冠层尺度玉米叶绿素含量提供参考。
吴见侯兰功王栋
关键词:叶绿素
琅琊山区主要树种冠层光谱年际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森林树木的生理机制和生态结构随年份变化,该变化通过其冠层光谱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有规律的表现出来。掌握森林树木光谱特征随年份变化的规律,既有利于遥感解译,也为多树种的识别与分类、生物化学成分估测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光谱仪对研究区7个主要落叶树种和7个主要常绿树种的不同年份冠层光谱特征进行测量,分别获取4个不同年龄段的光谱曲线,并计算出一阶导数曲线,从而深入分析不同落叶树种、不同常绿树种在不同年份和相同年份的光谱特征变化规律,比较各树种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差异变化,以找出最适宜多树种识别的最佳年份和最佳波段。结果显示: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的冠层光谱特征随年份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光谱反射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光谱变化差异均在近红外波段最为明显,此波段是进行多树种识别的最佳波段。
李伟涛彭道黎张艳吴见陈泰生
关键词:冠层光谱分析年际变化
农作物种类高光谱遥感识别研究被引量:27
2015年
作物种类高光谱识别研究对发展精准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原始反射光谱、常用指数、不同形式变换光谱及高光谱特征参数对观测的8种农作物的识别能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识别效率最高的数据变换形式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8种农作物的反射光谱曲线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最大的波长位置为0.65μm、0.78μm、0.86μm、0.93μm、1.08μm、1.19μm;无论采用原始光谱计算的指数还是常见卫星传感器对应通道计算的指数,识别农作物的能力从大到小均为SR>NDVI>SAVI>DVI;高光谱特征参数SDr对作物的识别效果优于其他光谱形式,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隐含层节点数为13时总体精度最高,达91.8%。
王岽吴见
关键词:农作物遥感
基于高光谱影像分解的土壤含水量反演技术被引量:6
2013年
植被和土壤常同时存在于影像像元中,土壤含水量监测不可避免地会受植被光谱影响。因此,剔除植被光谱干扰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基于光谱匹配的分解算法对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分解,剔除植被光谱的干扰,同时对土壤贡献的光谱信息进行一阶微分和包络线去除变换,选取敏感波段,建立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以波段X661,X1019和X2067的土壤包络线去除光谱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最佳,预测R2值为0.85;未剔除植被光谱时,以波段X541,X979和X1632的一阶微分光谱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最佳,预测R2值仅为0.36。通过高光谱影像分解剔除植被光谱干扰估测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为今后遥感估测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吴见刘民士李伟涛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混合像元分解
近60a来淮河流域干旱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的变化特征,为以后防旱抗灾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利用WAP(weight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指数法、空间Kriging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淮河流域干旱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春季WAP指数在21世纪初下降幅度较大,易发生春旱,冬季WAP指数在1980年以后明显增加,冬旱有所减轻;年均WAP指数表征的干旱存在2-3a的主周期和6-7a的次主周期;在空间上,WAP指数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干旱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结论]WAP指数能够很好地表征淮河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王岽徐京京周亮广张延兵吴见
关键词:干旱时空变化特征淮河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