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AZD081)

作品数:22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胡玉冰马建民韩超韩超陆宁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南京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化科学
  • 9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史料
  • 3篇旧志
  • 3篇汉文
  • 2篇乾隆
  • 2篇著述
  • 2篇解题
  • 2篇回族
  • 2篇府志
  • 2篇辨伪
  • 1篇档案
  • 1篇档案文献
  • 1篇点校
  • 1篇点校本
  • 1篇心理
  • 1篇心态
  • 1篇异域
  • 1篇游记
  • 1篇元明
  • 1篇元明清
  • 1篇札记

机构

  • 19篇宁夏大学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南京图书馆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胡玉冰
  • 2篇韩超
  • 2篇马建民
  • 2篇韩超
  • 1篇刁俊
  • 1篇陆宁
  • 1篇刘红

传媒

  • 5篇宁夏师范学院...
  • 4篇图书馆理论与...
  • 3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回族研究
  • 2篇中国地方志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8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章类选》述略
2015年
《文章类选》是明代宁夏藩王庆靖王朱木旃所编著的一部文学类选集,由于《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对此书的评价不高,致使目前学界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仅限于版本。本文在学界对《文章类选》版本研究的基础上,对该书的体例、编修质量及文献价值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魏舒婧
关键词:体例
从清康熙朝汉文密折初期形态试看君臣心理
2018年
清代康熙朝密折,在前期只有少量包衣汉姓有资格向皇帝上奏,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始,密折的资格范围才正式扩展到一般官员。在康熙朝密折形成的初期阶段,密折作为康熙与包衣汉姓之间的信息渠道,承担着维护康熙一人权力统治的主要功能。密折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康熙对于包衣汉姓及其家族的依赖心理。而随着密折上奏者资格范围的不断扩大,密折的初期形态逐渐消亡,在这一历史趋势下,密折恰恰成为了康熙心里难以维持的一段眷恋和安慰。
韩中慧
档案文献所见乾隆三年宁夏地震灾赈中杨大凯怠忽案述略被引量:3
2013年
乾隆三年宁夏地震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迅速开展了灾后赈济工作。但是由于满族官员和汉族官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宁夏将军阿鲁等满族官员联名上疏奏参宁夏总兵官杨大凯,致使杨大凯以"怠忽殊甚"被革职。实际上,在地震发生后,杨大凯就积极地开展灾后赈济工作,他一面飞禀灾情,一面调集军队维持秩序,并昼夜巡查,其赈济实绩也得到了其他官员的认可。杨大凯究竟是由于怠忽被革职,还是有其他原因,本文试通过档案文献的记载对这一问题作一考论。
马建民陆宁
嘉靖年间宁夏佥事齐之鸾及其著述浅述
2017年
齐之鸾为明朝有名的直臣,嘉靖八年(1529)升陕西宁夏佥事。为官之余不忘著述,存世著作有《蓉川集》与《入夏录》。文章简述其著述概况,分析其诗文创作的主要内容,略论其诗文蕴涵的价值。
刘红
关键词:著述文学价值史料价值
(乾隆)《宁夏府志》所载明代宁夏教育史料勘误述略
2016年
(乾隆)《宁夏府志》是一部重要的宁夏地方志书。通过《明实录》、明清两代宁夏志书及(乾隆)《宁夏府志》的主要仿例(乾隆)《甘肃通志》等他校材料,与(乾隆)《宁夏府志·学校》中明代宁夏教育史料进行互校,发现其主要记载的五条史料著录均有讹误,指出其误录之处,以恢复相关史料的原来面貌。
刁俊
关键词:明代教育史料
南京图书馆藏孤本清《平凉府志》考辨
2018年
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平凉府志》,孤本传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是乾隆抄本,光绪增抄。笔者目验原抄本,认为此抄本《平凉府志》实际上是一部抄撮之作,直接把《(乾隆)甘肃通志》中平凉府的相关内容撮抄出来,编为一书。其成书年代也并非是乾隆时期,至少应在同治之后。
韩超
宁夏地方旧志述要被引量:1
2015年
自元迄清,编成的宁夏旧志近40种,传世者有33种,其中9种为孤本传世。宁夏传世旧志中,成于明代者6种,成于清代者20种,成于民国者7种。其中通志7种,分志(州志、县志)26种。完整传世的宁夏旧志最早编修于明代,编成于清代者传世数量最多。除中国外,日本、美国等也藏有宁夏旧志。日藏数量最多,种类较全,8家藏书机构共藏有13种原版旧志,其中2种为孤本。
胡玉冰
马汝为及其《马悔斋先生遗集》考被引量:1
2020年
马汝为是清代云南元江著名学者、书法家,回族人。著有《悔斋诗集》,惜其诗稿毁于兵祸。元江知县刘达武收集其遗稿汇集成册,编为《马悔斋先生遗集》,对研究马汝为的生平及艺术成就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马悔斋先生遗集》的版本与内容进行考辨,可以对其生平经历与生活态度有进一步的了解,亦有助于回族古文献的整理。
王婧哲胡玉冰
关键词:回族
辽金元明清及近代重要汉文西夏文献解题
2014年
辽、金两代都曾与西夏并存,其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也有关于西夏的记载,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多是第一手的汉文西夏文献;元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选编删汰时期;明代是汉文西夏文献的重辑、重修期;清代是汉文西夏史籍成书最多的时代。传世的西夏史籍中脱、讹、衍、倒等现象严重,需加以整理后方能利用。
胡玉冰
旧志辨伪方法论——以甘肃、宁夏旧志为中心被引量:2
2018年
在对旧志进行整理与研究时,有时需要对其真伪进行辨明。可以说,辨伪是旧志整理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旧志在编纂和流传过程中,会形成部分伪志。伪志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志原书作伪,一类是旧志影印本作伪。前者系旧志编纂者所为,后者则系旧志出版者所为,两者的作伪动机、作伪手法不同。甘肃、宁夏两地个别旧志的作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旧志辨伪,需要以传统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再结合旧志自身的编纂体例,从古今目录著录的对比再到序跋、内容、体例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作伪痕迹,并合理认识伪志的文献价值,以期为全国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旧志整理者提供思路和经验。
韩中慧
关键词:旧志辨伪方法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