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01265)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4
相关作者:鲍彦平刘志民时杰陆林连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症状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滥用
  • 2篇医学实习生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状
  • 2篇实习生
  • 2篇氯胺酮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病性
  • 2篇精神病性症状
  • 2篇苯丙胺
  • 2篇丙胺
  • 1篇蛋白同化制剂
  • 1篇多药
  • 1篇多药滥用
  • 1篇性行为
  • 1篇血源
  • 1篇血源性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六...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0篇鲍彦平
  • 5篇刘志民
  • 4篇时杰
  • 2篇孙谨芳
  • 2篇任吉莲
  • 2篇原素梅
  • 2篇李素霞
  • 2篇郝素珍
  • 2篇连智
  • 2篇陆林
  • 2篇马俊
  • 1篇闫世艳
  • 1篇王子云
  • 1篇郑荣寿
  • 1篇孙洪强
  • 1篇王汝佳

传媒

  • 7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基苯丙胺使用者的攻击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估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攻击性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的Buss和Perry攻击量表(AQCV),评估545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攻击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攻击性的因素。结果:AQ-CV总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3.3(11.7-36.3)。男性的攻击性显著高于女性(aOR=2.32,95%CI:1.17-4.61);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间长(≥12月,aOR=1.80,95%CI:1.04-3.10)、每次使用剂量大(≥0.3g,aOR=2.86,95%CI:1.62-5.04)和伴随精神病性症状(aOR=13.42,95%CI:6.60-27.28)是滥用者表现出高攻击性的风险因子。结论:长期、频繁、大剂量使用甲基苯丙胺可使滥用者的攻击性显著增高。应当控制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并积极干预滥用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刘沫玄李金桥王云鹤卢擎东鲍彦平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攻击性暴力行为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状
我国的药物滥用形势与干预策略被引量:8
2015年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繁荣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药物滥用、艾滋病等问题的威胁。世界范围内,药物滥用问题(俗称“吸毒”)正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and Crime,UNODC)发布的最新世界毒品报告(World Drug Report,WDR)显示,在2012年,估计15—64岁的世界人口中有2.43亿人(1.62—3.24亿,占3.5%到7.O%)在上一年至少使用过一次非法毒品…,主要毒品种类为大麻、阿片类、苯丙胺类兴奋剂和可卡因等。
鲍彦平
关键词:药物滥用干预
氯胺酮使用人群中抑郁、焦虑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我国氯胺酮滥用人群的基本特征及该人群中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的特征。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湖南和广东等省市的强制隔离戒毒机构中有过合成毒品使用经历的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其中目前主要使用氯胺酮的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本研究分别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NASS)评定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精神病性症状。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175名调查对象,主要来自深圳(占74.9%)。41.1%的调查对象有多药滥用经历,且有53.2%的调查对象有氯胺酮依赖。结果显示:分别有43.5%和45.1%的氯胺酮滥用者存在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10.3%调查对象有精神病性症状。根据文献将PANSS量表全部条目归为5个因子,其中焦虑因子在氯胺酮依赖组和非依赖组均排第一位,排名第二、第三位的症状群在非依赖组分别是阴性症状和兴奋敌对,在依赖组分别是兴奋敌对和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状BDI评分、氯胺酮依赖与PANSS总分相关。结论:氯胺酮滥用后可致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症状等严重精神损害。有近一半的氯胺酮使用者停止使用氯胺酮后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且氯胺酮依赖组与非依赖组精神病性症状的特征不同。
马俊鲍彦平王同瑜李素霞时杰陆林
关键词:氯胺酮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精神病性症状
氯胺酮滥用人群中HIV和HCV感染状况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滥用对性行为的影响,并分析我国六个省市氯胺酮滥用人群中HIV和HC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所中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HIV和HCV感染状况。结果:本次分析共纳入141名主要滥用毒品仅为氯胺酮的滥用者,其中女性占45.4%,平均年龄为(26.47±6.44)岁。调查对象使用氯胺酮后性冲动增强(t=-5.873,P<0.001),性活动次数增多(χ2=18.704,P<0.001),有56.9%的调查对象性活动时间延长,过去一年中,81.2%的氯胺酮滥用者使用合成毒品后与多人发生性关系。在该调查人群中未发现HIV感染者,但HCV感染率为30.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OR=2.82,95%可信区间(95%CI):1.33-6.00]、初中及以下学历(OR=6.76,95%CI:2.81-16.24)、无业(OR=2.55,95%CI:1.17-5.58)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氯胺酮有增强性行为作用,滥用者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该人群中有较高HCV感染率。研究提示相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氯胺酮的滥用及其导致的HCV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王汝佳鲍彦平马俊刘志民时杰陆林
关键词:氯胺酮不安全性行为HIVHCV
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和K粉滥用人群用药后症状及戒断症状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苯丙胺类兴奋剂(ATS)和K粉(主要成分为氯胺酮)滥用的基本情况及滥用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对北京、上海、云南、广东、湖南和湖北等地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或社区内的以滥用甲基苯丙胺(MA)、"摇头丸"(MDMA)、K粉或者"麻谷丸"为主的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合成毒品滥用情况、成瘾性、用药后的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结果:共调查1459名滥用者,男性占65.17%,平均年龄为(32.87±8.78)岁。将调查对象按主要滥用毒品种类分为三组:ATS(滥用主要毒品包括MA或MDMA或"麻谷丸")的有1191人(83.93%),K粉的有141人(9.94%),混用ATS+K粉的有87人(6.13%)。通过因子分析将用药后出现的症状、体征/行为归为6组症状群。有98.21%(1318/1342)的合成毒品滥用者出现了一定的用药后症状、体征/行为;兴奋症状在三组滥用人群中均最为严重,其中ATS和ATS+K粉前三位症状为失眠、兴奋和欣快,K粉为欣快、兴奋和失眠;第二位症状群在ATS和K粉中均为躯体症状,而ATS+K粉则为精神病性症状;且ATS+K粉的兴奋症状、精神病性症状,躯体症状和行为紊乱比ATS和K粉者严重。有90.88%(1215/1337)合成毒品滥用者停药后出现了一定的戒断症状,常出现的是用药渴求、困倦、疲乏无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用药渴求在K粉和ATS+K粉中最为严重(排序第1位),在ATS中排名第4位,ATS中最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是困倦。结论:目前我国ATS和K粉的滥用状况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且用药后的症状和戒断症状在滥用ATS、K粉及混用两者的人群中存在差异,应根据各自特点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王同瑜鲍彦平刘志民连智李素霞孙洪强时杰陆林
关键词:苯丙胺类兴奋剂K粉
医学实习生血源性物质职业暴露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医学实习生血源性物质职业暴露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护理、临床、检验医学专业的510名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9.1软件。结果实习1年期间,27.70%(141/509)发生过血源性物质暴露,溅入黏膜占31.19%,针头等锐器伤占66.06%,沾染伤口等其他暴露占2.75%,暴露后68.93%进行了登记,84.47%进行了立即处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专业、防护知识、培训情况与血源性物质暴露有统计学联系(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护理和检验专业以及不知道如何处理锐利废弃物是发生血源性物质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临床专业相比,护理和检验专业的学生血源性物质暴露的风险分别增高64%和287%,不知道如何处理用过的锐利废弃物者发生血源性物质暴露的风险是知道者的1.64倍。结论医学实习生存在较高的血源性物质暴露率,主要与专业和锐利废弃物处理不当有关。
原素梅鲍彦平任吉莲孙谨芳郝素珍
关键词:医学实习生影响因素
医学实习生HIV/AIDS医源性暴露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现状被引量:3
2012年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患者以来,截至2009年年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约有74万,而且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部分地区呈现高流行态势。高职医学院校是为医疗和科研机构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或深造岗位上可能存在更大的医源性和实验室暴露机会。本文以临床实习结束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原素梅孙谨芳鲍彦平任吉莲郝素珍
关键词:职业卫生知识医科
我国五地区合成毒品滥用者中海洛因多药滥用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近年来,在传统的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背景下,以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急剧增加。目前缺乏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同时合并海洛因滥用的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对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和湖南等五地区的强制隔离机构新入所的主要滥用毒品为合成毒品滥用者共计2773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否有海洛因滥用两组的特征及导致的后果差异。结果:在2773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毒品依次为:冰毒(65.24%)、麻黄素(27.41%)、麻古(3.82%)、K粉(2.49%)、摇头丸(0.61%)等,近一半(48.78%)的调查对象滥用过2种以上违禁毒品或成瘾性药物,937例(33.79%)曾经滥用过海洛因。不同地区的合成毒品滥用者中具有海洛因滥用史者所占比例不同,最高者为云南省(44.58%),随之依次为湖南省(36.55%)、上海市(35.14%)、广东省(24.67%)和北京市(8.93%)。随着年龄的增加,海洛因滥用的比例逐渐增高,≤25岁组为19.82%,26-40岁组为33.67%,≥40岁组为50%,有海洛因滥用史的平均年龄(35.84 a±9.02 a)高于单独合成毒品滥用者(31.35 a±8.59 a),汉族、无业及离婚等合成毒品滥用者滥用海洛因的比例分别高于少数民族、有工作及未婚和已婚者。在有海洛因滥用的调查对象中,60.11%为使用海洛因之后才开始使用冰毒等合成毒品,21.39%为几乎同时开始使用海洛因及合成毒品,18.50%滥用者为先使用合成毒品后再开始使用海洛因。使用毒品原因方面,具有海洛因滥用者因为"心瘾、代替其他毒品、增加毒品功效"等原因而滥用合成毒品的比例高于单纯的合成毒品使用者,而前者为"试图减肥"而吸毒的比例低于后者。与没有海洛因滥用史的调查对象比较,有海洛因滥用史组有较高的合成毒品使用剂量、滥用频率、注射吸毒的比例、同时使用其他毒品�
鲍彦平王同瑜王子云孙新珺连智刘志民时杰陆林
关键词:多药滥用海洛因流行病学
英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简介被引量:4
2011年
英国是国际上较早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国家之一。为了使我国的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更加完善,使我国政府部门了解药物滥用动态,更好地为禁毒,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和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服务,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对英国的药物滥用监测相关法律法规、组织框架、监测体系等进行了文献调研,现简要介绍如下。
鲍彦平刘志民
关键词:药物滥用监测监测工作精神药品管理药物依赖性政府部门麻醉药品
澳大利亚兴奋剂管理简介
2011年
本文在简单介绍兴奋剂的概念及我国兴奋剂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澳大利亚对兴奋剂在内的药品与有毒物质的分类、药物及有毒物质管理的相关部门及法律、有毒物质(尤其是蛋白同化剂等)的管理及进出口等相关内容,并简单介绍了澳大利亚反兴奋剂管理的机构及相关法律。
鲍彦平闫世艳郑荣寿刘志民
关键词:蛋白同化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