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2202)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毛明光姜志强蒋洁兰李幸孙航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神经坏死病毒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原核表达
  • 2篇免疫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衣壳
  • 1篇衣壳蛋白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鱼类
  • 1篇早期发育
  • 1篇致病机理
  • 1篇受体
  • 1篇水鱼

机构

  • 8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 1篇深圳海关动植...

作者

  • 8篇毛明光
  • 7篇姜志强
  • 6篇蒋洁兰
  • 4篇李幸
  • 3篇孙航
  • 1篇孙谦
  • 1篇雷霁霖
  • 1篇苏鹏

传媒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河北渔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激活基因(RAGs)功能机制及其在鱼类早期发育中的作用
2013年
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BCR和TCR基因座(Igκ、Igλ、Igh、Tcrα、Tcrβ、Tcrγ、Tcrδ)的可变区(V)、多样区(D)、链接区(J)发生V(D)J重排,该重排过程是在重组激活蛋白(RAG-1和RAG-2)的作用下完成的,V(D)J重排机制使机体拥有庞大的抗体库,以应对自然界中多元的病原微生物。RAGs结构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核心区域发挥着重要的基因片段酶切功能,而非核心区域的九聚体序列(nonamer)、锌指等结构具有调节V(D)J重排的功能。RAGs的功能在转录水平、染色体水平以及蛋白水平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调控,以保证B/T细胞的正常发育。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哺乳动物RAGs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的深入研究,RAGs也在淡水鱼和海水鱼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报道。由于RAGs的功能特点以及在进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其已成为研究鱼类免疫系统发育过程和系统进化的重要分子标记。本文在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RAGs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RAGs定位鱼类免疫系统的发生过程,旨在为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鱼类疫苗的开发与研制以及鱼类免疫学研究等提供理论借鉴。
毛明光雷霁霖姜志强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T细胞受体早期发育
太平洋鳕ATG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ATG5(Autophagy related gene 5)基因是一种自噬相关基因,是形成自噬体的重要基因,ATG5基因的表达对自噬调控的成熟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通过克隆,首次得到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 ATG5c DNA部分序列,该序列长为895 bp,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275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为32 200;经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太平洋鳕ATG5核苷酸序列与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ATG5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均高达87.27%;利用太平洋鳕与其他物种ATG5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ATG5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反映的亲缘关系基本符合传统分类学观点;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TG5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利用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对ATG5基因在太平洋鳕各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肝、脾和肾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鳃、肾、脾、脑、肝和肌肉各组织中的ATG5 mRNA拷贝数分别为11.617 08、20.449 25、19.706 87、4.839 84、27.434 97、2.954 75 copies/ng。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太平洋鳕细胞吞噬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太平洋鳕的免疫机理和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孙航毛明光蒋洁兰姜志强李幸温施慧
关键词:克隆
太平洋鳕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CP)的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被引量:8
2016年
为深入研究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PCNNV)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的功能,将PCNNV cp基因连接到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载体p EVCP,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表达系统中进行融合表达,对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等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采用SDS-PAGE及质谱技术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 EVCP,表达的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 000;目的蛋白经质谱鉴定,有6个肽段的氨基酸序列与预期一致;对重组菌株p EVCP/BL21的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0.1 mmol/L、最佳诱导时间3 h、温度30℃。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冷水鱼类病毒疫苗的研制及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基础。
毛明光温施慧姜志强蒋洁兰孙航吕绘倩李幸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原核表达
太平洋鳕IRF3基因的克隆及绝对定量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本研究通过克隆首次得到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部分序列。该序列长1878 bp,包含长13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59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1 k D。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太平洋鳕IRF3的氨基酸序列包括1个含有5个保守色氨酸残基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和1个保守的C端IRF关联域(IRF association domain,IAD);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太平洋鳕IRF3与其他物种的IRF3亲缘关系较近。应用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对IRF3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日龄(days post-hatching,dph)仔鱼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干扰素在仔鱼期的免疫作用进行分析。组织表达绝对定量结果显示,性腺,肝和胸腺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不同日龄仔鱼IRF3表达量结果显示,IRF3在受精卵就已经表达,在25 dph表达量大幅提高。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太平洋鳕干扰素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孙航姜志强蒋洁兰温施慧李幸暴宁苏鹏毛明光
关键词:干扰素
太平洋鳕RAG1和IgM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太平洋鳕发育早期特异免疫系统形成的机制,通过RAG1和Ig M基因的转录水平衡量特异免疫系统的发育特点。根据Gen Bank中RAG1和Ig M的序列信息,分别设计1对特异引物,从太平洋鳕头肾中扩增得到RAG1和Ig M的基因片段。将所获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克隆载体p MD18-T中,从而构建太平洋鳕RAG1和Ig M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建立并优化太平洋鳕RAG1和Ig M基因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分别利用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检验目的基因在太平洋鳕早期发育过程不同组织内的表达差异。以优化后的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太平洋鳕RAG1和Ig M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RAG1的回归方程为y=-3.266x+33.77,回归系数R2=0.996;Ig M的回归方程为y=-3.119x+27.61,回归系数R2=0.998。绝对定量和相对定量结果在基因转录趋势上显现出一致性,即RAG1基因在胸腺和头肾中表达,且在胸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头肾中的表达量,在肝脏和脾脏中无表达;Ig M基因在胸腺、头肾、肝脏和脾脏中均有表达,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头肾。RAG1基因在太平洋鳕发育早期的表达水平很低,到61日龄(days posthatching,dph)至95 dph表达量显著提高;Ig M基因在早期表达水平同样很低,到33 dph至61 dph才有明显表达,在95 dph时表达量显著提高。研究表明,本实验方法可靠,特异性较强,可成功对目标基因转录水平进行检测。
李幸温施慧毛明光姜志强蒋洁兰
关键词:IGM
大头鳕TNFSF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其在发育早期和病毒暴发时的表达水平被引量:1
2019年
为揭示大头鳕TNFSF6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大头鳕发育和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PCNNV)暴发时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TNFSF6 cDNA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TNFSF6在不同组织、孵化后不同日龄仔鱼和PCNNV感染前后仔稚鱼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头鳕TNFSF6 cDNA长1 388 bp,5′UTR占315bp,3′UTR占500 bp,ORF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TNFSF6在各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大头鳕孵化后15、20、37和40 d 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其在5 d转录水平的0.28、0.15、0.12和0.13倍。在24 d和46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在77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转录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TNFSF6基因在大头鳕发育早期和仔鱼暴发PCNNV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瑞婷蒋洁兰毛明光姜志强姜志强矫志伟陈明康孙谦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发育神经坏死病毒
海水鱼神经坏死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和太平洋西海岸,已在120多种鱼中被检测到,能引起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是对海水鱼类危害重大的病原之一。目前,随着神经坏死病毒的基因序列、类型、诊断和预防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致病机理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概述了病毒附着、致病基因、细胞凋亡以及免疫逃避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
朱裕敏刘荭毛明光
关键词:神经坏死病毒致病机理免疫逃避凋亡
太平洋鳕抗冻基因AFP4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5
2017年
为进一步研究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抗冻蛋白AFP4的功能,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太平洋鳕4型抗冻蛋白基因(AFP4)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优化表达条件,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用Western-blot法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AFP4基因编码区长度为375 bp,编码125个氨基酸;将AFP4基因的ORF与载体p ET-32a连接,构建重组体p ET-32a-AFP4,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诱导、表达和条件优化,发现该重组体在37℃、0.01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3 h获得最大的表达量;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该抗体效价为1∶1 600 000;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可以与兔抗AFP4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太平洋鳕AFP4蛋白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吕绘倩蒋洁兰姜志强毛明光
关键词:抗冻基因原核表达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