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01078)
- 作品数:3 被引量:48H指数:2
- 相关作者:廖邦固徐建刚梅安新邓智团孟庆洁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1947~2007年上海中心城区居住空间分异变化——基于居住用地类型视角被引量:44
- 2012年
- 采用4种分异度测度模型,在街坊尺度和乡镇尺度下,对上海中心城区1947~2007年11个时相的各类居住用地空间分异程度进行计算。发现1949年后各类居住用地分异度呈现不同的波动过程。不同时期居住用地总体分异程度的计算表明,1949年前空间分异严重,计划经济时期有所降低,转型期则又明显上升。不同时期居住用地等级高低与其分异度大小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1949年前高等级居住用地分异度高、中低等级居住用地分异度较低,形成"一高两低"结构;计划经济时期则是居住用地等级越高,分异度越大的"正相关"结构;90年代后则是最高和最低等级的居住用地分异度高,而中等居住用地分异度最低的"V"型结构。不同时期居住用地空间分异结构特征间的演进,直接原因是新式住宅的建设和旧城的改造,深层次原因则是土地使用制度的变迁和城市空间组织模式的转变。
- 廖邦固徐建刚梅安新
- 关键词:居住空间分异居住用地分异度
- 特大城市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变化趋势与动力机制——基于上海“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过去十多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变化和城市扩张最为快速的时期,城市中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问题成为城市研究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以上海为实证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外来人口分布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演变,对上海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异中的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效应进行量化研究。实证分析表明,转型期上海外来人口的空间分布从2000年集中于中心城区已逐步扩散到整个城区,从2000年到2010年,外来人口仍然是上海最基本的社会空间分异因子。在其社会空间变化过程中,存在空间粘性和空间剥夺两种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前者是外来人口空间集聚存在的自我强化效应,后者则是推动外来人口的空间调整的外部动力。
- 邓智团廖邦固
- 关键词:外来人口
- 侵入与接替: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街道居住空间的演变被引量:1
- 2010年
- 多重背景下,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在重构。居住分异是研究社会空间分化的重要维度。以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街道为例,说明城市向郊区的侵入与接替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就业等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使郊区居住分异由一元同质性社会空间向非均衡多元异质性社会空间转变。演变中凸显了就业市场需求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萎缩、空间隔离和农民的社会垂直流动少等问题,建立贫困群体的城市规划、将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受益范畴,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建设、增强就业培训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孟庆洁贾铁飞郭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