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06DFA32130)
-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 相关作者:罗炬胡培松唐绍清焦桂爱邵高能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品种Basmati370和Koshihikari抗性淀粉颗粒RS2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以一个优质籼稻品种Basmati 370和一个优质粳稻品种Koshihikari(越光)为材料,研究了抗性淀粉颗粒RS2的来源和链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个品种RS2的主要来源均为直链淀粉,体积排阻色谱SEC的分析结果表明这部分直链淀粉不仅包括真正的直链淀粉,还包括了带分支的直链淀粉和带长分支链的支链淀粉。对抗性淀粉颗粒RS2的支链链长分析表明,2个品种长链(聚合度>36)所占的比例均大于26%。
- 焦桂爱唐绍清罗炬吴殿星胡培松
- 关键词:水稻淀粉结构
- 水稻剑叶形态与稻米粒形QTL分析及相应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的构建被引量:16
- 2009年
- 利用D50/HB277衍生的由190个株系组成的F7重组自交系群体,在杭州和海南两种环境条件下对剑叶形态及稻米粒形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控制上述性状29个QTL,分布于除第2和第11染色体以外的其它所有染色体,其中6个QTL在两种环境中同时被检测到且贡献率大于10%。第1、4和7染色体分别存在控制剑叶面积、剑叶宽度及稻米粒形等性状且贡献率较大的QTL区间,同时在上述区间还存在控制其它多个性状,表现为QTL成簇分布,并以此筛选了3个剩余杂合体,作为相关基因遗传分解、精细定位、克隆及分子设计育种的候选区域。
- 邵高能唐绍清罗炬焦桂爱唐傲胡培松
-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座位
- 稻米蒸煮品质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17
- 2009年
- 以D50/HB277衍生的由190个家系组成的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构建了包含102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水稻基因组1226.4cM区域,平均图距为12.02cM。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软件,对蒸煮品质进行QTL分析。在杭州和海南两地实验中,共检测到6个具有显著加性效应的QTL。其中,分别控制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主效QTL(qAC6和qGC6)均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RM508和RM587之间,控制碱消值的主效QTL(qASV6)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RM111和RM3438之间,且均能在两地稳定表达。
- 邵高能唐绍清焦桂爱罗炬唐傲胡培松
-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蒸煮品质数量性状座位
- 香稻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比较被引量:15
- 2009年
- 利用60个水稻SSR标记,对来自国内外的370份香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6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2~10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63,变幅为0.104(RM308)~0.885(RM2634)。籼粳亚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籼稻的等位基因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选育品种,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仅为地方品种的86.5%。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香稻材料中总变异的43.08%是由于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引起的。不同稻区的遗传分化程度总体介于1.69%~14.40%之间。其中,华南与西南、华中与西南地方品种间遗传差异的分化程度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明显分为籼粳两大类,同时地域相同(稻区)、相邻省份的香稻材料基本归为同一类群。
- 唐傲邵高能焦桂爱罗炬吴建利唐绍清胡培松
- 关键词:香稻微卫星标记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