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161)
-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3
- 相关作者:马雅军廉振民杨频王冬周红宁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延安大学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蚊虫群体遗传的现状被引量:9
- 2005年
- 微卫星DNA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群体遗传研究的分子标志,该文阐述了微卫星DNA的特点和获取途径,综述了已分离的多态性微卫星DNA的蚊种及对其进行群体遗传研究的现状。
- 樊勇马雅军
- 关键词:微卫星DNA
- 应用mtDNA-COⅠ基因序列研究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的遗传差异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应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阐明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水平。方法研究样本包括大劣按蚊A海南群体(n=13),大劣按蚊D云南江城群体(n=17)和勐腊群体(n=17),所有样本均以rDNA-ITS2序列差异为依据,进行分子鉴别确认;扩增和测定mtDNA-COⅠ基因片段,用MEGA(Version2.1)、TCS(Version1.12)、ARLEQUIN(Version2.0)等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分析mtDNA-COⅠ基因中长度为959bp的片段,显示大劣按蚊A的单倍型共3个,大劣按蚊D的单倍型共6个,均匀分布于3个群体。勐腊群体内错配平均数(7.4412)明显大于江城群体(1.2794)和海南群体(1.0513),表明勐腊群体内个体间分化程度最大。分步AMOVA的计算结果显示群体间基因交流有限(Fst=0.7999),群体间变异(79.99%)明显大于群体内变异(20.01%)。结论我国大劣按蚊A、D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个体间的分化水平较高。
- 王冬马雅军周红宁
- 五种植物精油熏杀致倦库蚊的效果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考察菊科植物、芸香科植物、椒样薄荷、留兰香和香茅共 5种植物的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蒸杀虫效果。 方法 :以三角瓶密闭熏蒸法测定 5种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熏杀效果。结果 :持续熏蒸不同时间后 ,5种精油对致倦库蚊的毒力有差异。在熏蒸 0 .5、4和 2 4 h后芸香科植物精油均毒力最大 ,其 L C50 分别为 0 .0 13、0 .0 5 5、0 .0 5 8。而菊科植物精油毒力最小 ,其 3个时间段的 L C50 分别为 0 .94 8、0 .4 2 7、1.711。用供试植物精油的 L C95剂量 (0 .5 h)熏蒸处理致倦库蚊 ,显示留兰香油的熏杀速度最快 ,其 L T50 值为 6 .0 87m in,而香茅油的最慢 ,为 2 1.14 3m in。结论 :5种植物精油对致倦库蚊均具有一定的熏杀活性 ,以芸香科植物精油和留兰香油的杀虫效果较好 ,为其现场实验提供了基础资料。
- 杨频马雅军廉振民
- 关键词:植物精油致倦库蚊留兰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