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164)
-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萍李明陈白虹董文其高洋更多>>
-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日疟原虫多表位疫苗基因的设计、合成与酵母表达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针对疟原虫生活史复杂,蛋白种类多且具有期特异性,逃避宿主免疫机制健全,流行广泛等特点,构建间日疟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候选株。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筛选间日疟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利用计算机模建技术进行组合、排列,演绎多表位肽基因,人工合成基因,构建酵母表达系统,甲醇诱导表达多表位肽。结果以间日疟原虫3个PvCSPT表位、1个PvCSPB细胞表位、2个PvMSP-19B细胞表位、2个PvDBP-Ⅱ保守序列、1个PvAMAB细胞表位和1个PvAMAT细胞表位,加入白喉毒素T细胞表位和Pan-DRTh细胞表位肽,设计合成了一条由786bp组成的间日疟原虫多表位肽疫苗基因(PvDBW);利用G418压力筛选得到多个高拷贝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用甲醇诱导后表位肽呈分泌性表达,表达量为80mg/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间日疟原虫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pPIC9K/PvDBW/P.pastoris菌株,得到了分泌性表达的多表位肽,为探索间日疟原虫多期、多表位疫苗的可行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 王萍吴娴波董文其李明
- 关键词:间日疟
- 间日疟原虫部分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克隆并测定我国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的部分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PvL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中扩增LDH基因,定向克隆入pMD18质粒。阳性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网站www.ncbi.nlm.nih.gov、www.expasy.ch对获得的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全长897bp,编码299个氨基酸。DNAMAN预测PvLDH存在10个潜在抗原表位,均与PfLDH的相应预测表位间有同源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我国间日疟原虫与SalvadorⅠ株和Belem株间日疟原虫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其它疟原虫LDH的同源性为88%~90%。结论成功克隆了我国间日疟原虫LDH基因,其基因序列与其它疟原虫LDH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 郝文波王萍陈白虹高洋李明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克隆
- 间日疟原虫多表位疫苗基因的表达、纯化与初步鉴定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构建和筛选间日疟原虫多表位疫苗基因高拷贝Pichia pastoris菌株,研究多表位疫苗基因在酵母菌中的表达,纯化目的产物,为进一步的多表位肽免疫原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筛选间日疟原虫有效保护性抗原表位,人工合成多表位基因PvDBW,经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PIC9K-PvDBW,转化大肠埃希菌ToP10;鉴定后转化P.pastoris GS115,构建酵母表达菌株;通过G418压力筛选筛出目的基因高拷贝克隆,用甲醇诱导多表位肽基因表达,分别以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用50%饱和硫酸铵沉淀和分子筛凝胶层析分离、纯化目的产物。结果重组质粒用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后可得到786 bp DNA片段;经G418压力筛选筛出两个高拷贝菌株,以α-Factor和3′AOX1为引物、重组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约960 bp的目的片段;SDS-PAGE显示,在GS115细胞内多表位肽呈分泌性表达,表达量为80 mg/L;分离、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表达的多表位肽可被间日疟病人血清识别。结论间日疟原虫多期多阶段多表位疫苗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成功。
- 王萍李明董文其陈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