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154)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安树青清华邓自发谢晓玲肖燕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通大学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建群时间下互花米草种群生长及生物量分配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具有不同建群时间的互花米草种群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种群高度生长从建群2a到16a呈下降趋势,6a和16a均显著低于2a(P<0.05);密度、总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从建群2a到16a均呈下降趋势,16a显著低于2a(P<0.05);地下生物量、根冠比随建群时间延长先增长后降低,但前者16a显著低于2a(P<0.05);同化器官生物量不随建群时间变化,而非同化器官生物量随建群时间延长而减少,6a和16a均显著低于2a(P<0.05);须根和根状茎生物量随建群时间延长先增大后减小。结果显示建群16a后种群呈衰退态势,探究其原因将有助于我国互花米草的管理与控制。
- 姚懿函清华安树青何军王玉
- 关键词:互花米草生物量分配
- 全球变化主要过程对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作为海陆交错带的海滨生态系统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是承受全球变化及其引起海平面上升等影响最为前沿、最为重要的缓冲带,同时又是人类活动极为频繁和强烈的地带,因此海滨生态系统是生物入侵的高发区之一。本文在分析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CO2升高、海平面上升和富营养化等全球变化过程对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的影响:CO2浓度上升改变了入侵种的竞争态势,海平面上升调整了入侵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而富营养化为外来入侵种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动力。为了深入揭示全球变化对海滨生态系统生物入侵过程的潜在影响,很有必要在阐明单因子作用机制与过程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组分的交互作用研究,以及中、长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分析。与此同时,生物入侵导致的海滨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变化相关过程的反馈作用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邓自发欧阳琰谢晓玲清华肖燕安树青
- 关键词:生物入侵海平面上升富营养化盐沼
- 氮、硫互作对克隆植物互花米草繁殖和生物量累积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氮、硫均是影响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生长与繁殖的重要营养元素,研究其交互作用可能有助于揭示互花米草成功入侵机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河沙为栽培基质,研究了氮、硫互作对互花米草繁殖和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氮和高氮处理下的互花米草分支强度、初级分株数、次级分株数、根状茎数及其总长要显著高于低氮,不同硫水平及氮硫互作对互花米草无性繁殖没有显著影响;互花米草的种子数和种子生物量受硫以及氮硫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在高氮水平下,中硫处理的互花米草种子数和种子生物量要远远高于其他处理。中氮和高氮处理下的互花米草叶、茎、根、根状茎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只有在高氮水平下,高硫处理的生物量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中氮和高氮营养条件下,高硫处理会促使互花米草对地上部分投入更多的生物量。中硫-高氮作用对互花米草有性繁殖的促进,使互花米草能在硫浓度较高的滩地保持高有性繁殖率;虽然过高的硫会抑制互花米草的有性繁殖,但却能促进根状茎数目的增加,从而加速其向外短距离扩张;这些特性均有利于互花米草对滨海盐沼的入侵。
- 甘琳赵晖清华肖燕李敏胡秋香安树青
- 关键词:互花米草氮硫繁殖
- 基质及水位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揭示基质和水位对互花米草种群扩张过程的影响,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基质和地下水位对互花米草幼苗存活率、高生长和生物量及分配等表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水位及其交互作用对互花米草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基质类型和地下水位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幼苗的存活率;同种基质中地下水位的降低显著促进了幼苗根长的增加;由于不同基质持水力和营养的差异,沙中生长的幼苗随地下水位的降低地上部分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而沙土和壤土中的幼苗在中等水位生长最好;沙中幼苗根状茎的长度显著低于沙土和壤土,而随水位的降低,沙土和壤土根茎长度显著下降。由此可以推论,互花米草种群扩张强度因生境而异,在沙土和壤土基质中互花米草可能表现出更强的入侵性和扩散能力。
- 邓自发谢晓玲王中生安树青
- 关键词:幼苗基质水位互花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