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0B05)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曹洪麟黄忠良叶万辉练琚愉宾粤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光合途径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势特征(英文)被引量:2
- 2009年
- 以生长于浑善达克沙地上的C3植物白榆(Ul mus pumila)、C4植物沙米(Agriophyllumpungens)和CAM植物钝叶瓦松(Orostachys malacophyllus)3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为材料,测定了它们生长期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水势,探讨它们对生长环境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白榆和沙米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钝叶瓦松,特别是在夏季高温(>40℃)和强光照(>2100μmol.m-2.s-1)条件下表现得更加明显。白榆和沙米的光合速率、叶片水势都发生了严重的午休现象,其白天光合速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钝叶瓦松的叶片水势在3种植物中最高,但是白天的光合速率很低;其Fv/Fm值在14:00最低,一天中此时光系统II受伤害最大;CAM物种瓦松的碳固定仅发生在夜间。研究发现,C3植物白榆和C4植物沙米比CAM植物钝叶瓦松对热和高光照有着更强的忍耐力,瓦松固定碳主要发生在生长最快的阶段;CAM植物瓦松为了能够在夏季强光和高温条件下生存,它必须进行高强度的呼吸,仅在早晨和夜间进行碳固定。
- 彭羽薛达元刘美珍牛书丽李永庚蒋高明
- 关键词:光合速率气孔导度FV/FM浑善达克沙地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公顷样地幼苗的分布被引量:21
- 2011年
- 为了解鼎湖山常绿阔叶林树木幼苗的组成、分布及高度结构,在鼎湖山20ha动态监测样地(简称DHS)内布置了149个种子雨收集器,并在周围设置了幼苗小样方。2008年3月完成了幼苗调查,共调查到2,632株。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9个树种幼苗多度与6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6个变量包括种子雨收集器10m内DBH≥1cm同种个体的个体数、胸高断面积之和,以及地形的凹凸度、坡度、坡向和海拔。结果表明影响幼苗多度的因素随树种不同而不同。其中3个树种的幼苗多度只与地形变量有关,4个树种幼苗多度同时受到地形和同种个体多度的影响,1个树种的幼苗多度只与同种个体有关,1个树种幼苗多度与所有变量的关系都不显著。除谷木(Memecylonli-gustrifolium)外,10m范围内同种个体的多度和胸高断面积的偏回归系数一旦显著皆为正值,即幼苗多度随同种个体数或同种胸高断面积增大而增大。本研究为扩散限制和生态位理论提供了间接的证据。
- 宾粤叶万辉曹洪麟黄忠良练琚愉
- 关键词:幼苗生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