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Probe-01-01)
- 作品数:1 被引量:23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帆谢成良董浩魏文博金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青藏高原北缘柴达木盆地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
- <正>在青藏高原北缘柴达木盆地完成了一条南起格尔木水泥厂,北至绿草山的大地电磁测深(MT)深探测剖面。利用大地电磁测深(MT)二维共轭梯度反演方法得到了剖面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格尔木以南,地壳至上地幔主要表现为高阻体,但...
- 谢成良魏文博金胜叶高峰景建恩张乐天董浩张帆王辉李波
- 文献传递
- 西藏高原中南部岩石圈导电性结构与震源深度对应关系研究
- <正>受地貌起伏及地球浅表地层不均匀性影响,大地电磁数据二维反演结果不能准确得到地下导电性结构,本文应用数值域OCCAM(REBOCC)三维反演方法,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西藏布设的MT...
- 王刚魏文博叶高峰金胜景建恩张乐天
- 文献传递
- 大地电磁测深揭示的华南地区壳幔电性结构
- <正>华南地区的大地构造基本格局可以表述为'两陆夹一盆'。'两陆'分别指位于西北的扬子地块以及位于东南的华夏地块,'一盆'是指位于两大地块之间的残洋盆地,即形成于加里东期的江南褶皱造山带。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均为非常古老的...
- 金胜张乐天魏文博叶高峰景建恩董浩张帆谢成良王辉李波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
- <正>自从2008年Ms8.0级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青藏高原东缘便成为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的热点区域。该区域的龙门山断裂带标志着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的边界。汶川地震即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内的映秀-北川断裂上。该地区现有的...
- 张乐天金胜魏文博叶高峰景建恩董浩张帆谢成良王辉李波
- 文献传递
- 大地电磁测深二维反演方法求解复杂电性结构问题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23
- 2012年
- 为探讨二维反演方法在三维电性结构中的适应性问题,本研究中设计了一系列的二维/三维正演模型进行实验计算,分析了三维高阻/低阻异常体对模型响应的畸变作用,并从反演模式选择和数据旋转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模型二维反演的对比分析,与三维反演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了实测数据进一步进行了二维和三维反演的比较实验.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在剖面选择方面,在剖面方向与垂直主构造方向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截取剖面方向,将电性主轴旋转到垂直剖面方向的二维反演结果与垂直主构造方向的反演结果都可以较好地还原正演模型,在大的构造的反映上并无太大差异.在地下为二维或近三维条件时,正演模型的主要结构都可以较好地被二维和三维反演解析出来.二维的反演结果可能甚至会比三维的反演结果的边界更清晰,更精确.然而,对于具有较强的三维结构的模型而言,其二维反演结果与原始模型可能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其中TM+TP或TM模式的二维反演结果相对更接近原始模型,而TE模式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误差,需要在解释时特别注意以免得出错误结论.
- 董浩魏文博叶高峰金胜景建恩张乐天张帆谢成良
- 关键词:大地电磁法二维反演旋转方向
- 内蒙古中部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壳幔导电性结构研究
- <正>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有关中亚造山带的热点问题,在'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和'中蒙边境东段综合地球物理调查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一条跨越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该剖面自西北始于东乌珠穆沁旗内部,向东南...
- 李波魏文博张乐天金胜叶高峰谢成良王辉张帆
- 文献传递
- 基于多道同步时间序列依赖关系的大地电磁噪声处理
- <正>本文从信号与系统的角度讨论了同步大地电磁信号道与道之间的依赖关系,选取不含噪声的时间序列信号作为先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估算依赖关系,再结合参考道的数据,合成本地道含噪声时段的数据,用合成数据替代噪声段数据,组成新数...
- 王辉魏文博叶高峰金胜景建恩董浩张乐天李波谢成良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研究——SinoProbe大地电磁标准网阵列探测初步结果
- <正>为了更好地理解青藏高原的岩石圈壳幔结构及其造山机制,在SinoProbe项目的资助下于2010年至2013年期间在青藏高原地区完成了大地电磁标准网的三维阵列观测实验。截至2013年底,共计完成了1099个大地电磁测...
- 魏文博张乐天叶高峰金胜景建恩董浩谢成良王刚郭泽秋徐玳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