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80123)
-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晓芬王杰赵振国张瑞瑞左鑫鑫更多>>
- 相关机构:南通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3-6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特点被引量:15
- 2012年
- 同伴交往能力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从南通市8所幼儿园选取的587名幼儿的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滞后于本地儿童,但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呈V字形发展态势;流动儿童比本地儿童更具亲社会性,但社交障碍更多,其语言能力也相对滞后;流动男孩在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上的发展优于女孩,而流动女孩在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上发展更好,且其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 王晓芬庄云
-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同伴交往能力社交障碍
- 社会适应良好流动学前儿童个案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流动学前儿童是相对的弱势群体,培养和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他们融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社会适应良好流动学前儿童的个案,是一种相对成功的范例和借鉴,能够对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在流动学前儿童社会适应发展教育的充分合作方面提供启示。
- 王杰陈玉佩
- 关键词:流动学前儿童个案研究
- 隔代教养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发展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被引量:21
- 2012年
-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来自城市和农村的248名幼儿(3-6岁)的家长进行调查,考察隔代教养、城乡差异等因素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年龄差异而无性别差异;隔代教养幼儿比父辈教养幼儿在情绪调节中会采取更多的消极策略;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发展也存在显著差异。城市父辈教养组儿童更多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农村父辈教养组儿童较多采用消极策略。城市隔代教养组儿童比农村隔代教养组儿童更多采用认知重建策略而较少采用发泄策略。
- 赵振国
- 关键词:隔代教养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城乡差异
-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基本状况调查及相关思考——以江苏省某市为例被引量:9
- 2012年
- 对江苏省某市6所幼儿园15个班级的510名儿童进行相关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家庭状况普遍不佳,主要表现为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地位、家庭月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均较低。他们大多租房居住,多数家庭无独立厨房、厕所和儿童房间;家庭耐用消费品较少,家庭日常食物种类较少,等等。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成长环境确实相当不利,很可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的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 王晓芬
- 关键词:流动儿童城市儿童家庭儿童发展
- 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的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 2014年
-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加以解决。为解决学前教育不公平问题,江苏省南京市政府设计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包括学前教育考核问责,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关注弱势群体儿童等制度或政策的研制,以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进而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 李亚娟
- 关键词:政府责任教育公平社会公平
- 在园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研究
- 2014年
- 使用布瑞肯基本概念量表中的入学准备部分(SRC),对江苏省某市三区4所示范幼儿园41个班级的180名儿童进行测查发现:在园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随年龄增长稳步提高,但各领域发展不均衡;男女差异不明显;小班和中班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显著落后于本地儿童,但到大班时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已无显著差异.表明长时间的系统的学前机构教育能有效促进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提高。为此,研究者建议未来应建立适应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制.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转变教养者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将正规与非正规学前教育相结合,以促进流动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 王晓芬王莹
- 关键词:流动儿童处境不利儿童
- 利用社区资源建构园本课程的策略被引量:5
- 2012年
- 利用社区资源构建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实现与社区融合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幼儿园首先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建构;其次应借助教师集体智慧,在精心选择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研发富有创意的园本课程体系;再次,幼儿园应主动走出去,组织幼儿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扩大幼儿与社区的交往与交流,以此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增进他们大胆交流的自信心和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 吴秀婷郭月霞
- 关键词:社区资源幼儿园课程园本课程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园适应的个案研究——以苏州某园3名插班幼儿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跟随父母转入城镇幼儿园,面临尽快接受和适应新环境的挑战,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在适应节奏上存在差异。苏州市高新区某园三位不同类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插班幼儿的个案研究显示,他们在生活学习习惯、情感归属、社会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主要由幼儿自身性格特征、新旧环境反差过大、幼儿园是否及时干预等原因造成,也与家长的是否作为直接相关。营造积极的幼儿园环境、运用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家长充分重视、家园密切合是加快转园适应的重要途径。
- 王杰周清
-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个案研究
- 3岁~6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闲暇时间安排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 2011年
- 一、研究缘起
幼儿闲暇时间安排,是指幼儿在从放学到睡觉这段时间内在家长的指导下自由、自主地支配时间而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
- 左鑫鑫蒋婷婷陈玉佩王晓芬
-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闲暇苏霍姆林斯基
- 社会期待与美国早期保育和教育发展趋势及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美国社会对早期保育与教育的期待也不断更新和提升。新的社会期待引发了早期教育领域的复杂变化,也向美国传统的幼教价值观和幼教系统提出了挑战。对这一系列期待、变化、挑战进行阐述,将有助于对美国早期教育在应对期待和挑战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 张瑞瑞王晓芬
- 关键词:社会期待儿童发展学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