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9143)

作品数:5 被引量:183H指数:4
相关作者:陶俊朱李华张涛许振成张仁健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散射
  • 4篇散射系数
  • 4篇能见度
  • 3篇PM
  • 3篇PM2.5
  • 2篇有机碳
  • 2篇污染
  • 2篇夏季
  • 2篇颗粒物
  • 2篇O
  • 1篇冬夏季
  • 1篇元素碳
  • 1篇水溶性无机离...
  • 1篇水溶性有机碳
  • 1篇碳气溶胶
  • 1篇气溶胶
  • 1篇气体污染
  • 1篇气体污染物
  • 1篇气中
  • 1篇中碳

机构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陶俊
  • 4篇朱李华
  • 3篇修光利
  • 3篇朱梦雅
  • 2篇张仁健
  • 2篇许振成
  • 2篇张涛
  • 2篇黄众思
  • 1篇王丽娜
  • 1篇蔡婧
  • 1篇徐薇
  • 1篇瞿群
  • 1篇张大年
  • 1篇曹军骥
  • 1篇刘随心
  • 1篇林泽健
  • 1篇郁建珍
  • 1篇张智胜
  • 1篇董林
  • 1篇乔婷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上海市夏冬两季PM_(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32
2014年
2009年7月和2010年1月在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应用热/光碳分析仪对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得到了二次有机碳(SOC)、char-EC和soot-EC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2.5、OC、EC、SOC、char-EC、soot-EC夏季平均浓度分别为(58.87±20.04)、(11.37±4.12)、(3.68±1.27)、(4.37±2.86)、(3.00±1.24)和(0.68±0.30)μg/m3;冬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42.31±45.47)、(16.01±4.43)、(5.53±2.36)、(5.67±2.92)、(5.11±2.35)和(0.42±0.17)μg/m3,除soot-EC外,均呈现夏季低、冬季高的特点。在不同空气质量下,OC、EC和char-EC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差异,且三者均与能见度、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夏冬两季soot-EC、char-EC、SOC和POC占TC的百分含量相差不大,其中POC/TC值最高,soot-EC/TC值最低。夏季SOC/TC的比值高于冬季,可能由于气温高有利于发生光化学反应。对8个碳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燃煤、生物质燃烧、汽油和柴油车排放对PM2.5中碳组分的贡献显著,并且可能受燃煤和汽油车排放的影响最大。
黄众思修光利朱梦雅陶俊郁建珍
关键词:PM2主成分分析
秋季和冬季大气中PM2.5碳污染特征比较研究
2008年9~12月秋季和冬季间在华东理工大学采样点观测了PM2.5以及TC、OC、EC、WSOC的浓度变化,并探讨了秋冬两季PM2.5碳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PM2.5浓度在秋冬季采样期间分别为(78.23±31.44...
邹娟珍修光利陶俊蔡婧张美根张大年
关键词:PM2.5TCOCECWSOC
文献传递
夏季广州城区细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被引量:93
2010年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25.5±10.9)μg·m-3和(22.7±10.5)μg·m-3,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47.9±4.3)%和(49.3±4.3)%.SO42-占PM2.5和PM1.0中质量浓度百分比最高,分别为(25.8±4.0)%和(27.5±4.5)%.较高的温度和O3浓度有利于SO24-的生成,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NO3-的生成.PM2.5和PM1.0中亲水性较强的SO42-、NH4+和NO3-对散射系数和能见度影响较大.
陶俊张仁健董林张涛朱李华韩静磊许振成
关键词:细颗粒物水溶性无机离子气体污染物散射系数能见度
广州城区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浓度特征及其来源被引量:1
2015年
水溶性有机碳(WSOC)是碳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环境与气候效应。该研究在广州城区采集了冬季和夏季PM_(2.5)日样品,分析了其中的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等化学成分,同步收集了臭氧(O_3)的浓度资料,并利用因子分析模型(FA)探讨了广州城区大气PM_(2.5)中WSOC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WSOC的平均浓度分别为(9.2±6.2)μg/m^3和(5.2±3.1)μg/m^3,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冬夏两季WSOC与基于EC示踪方法估算的二次有机碳(SOC)均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夏季WSOC与O_3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了广州城区观测的WSOC在夏季能较好地示踪SOC的污染程度。因子分析结果则进一步揭示了广州城区WSOC主要来源于SOC的生成和生物质燃烧,而其它污染源对其贡献较小。
瞿群张智胜刘随心朱李华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碳
冬夏季广州城区碳气溶胶特征及其与O_3和气象条件的关联被引量:51
2010年
2008年1月1日~31日和7月1日~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1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碳成分分析,得到有机碳(OC)、元素碳(EC)浓度.同步观测了气象因子以及SO2、NO2、O3气态污染物浓度.结果发现,冬季和夏季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分别为(81.2±61.4)μg.m-3和(53.7±23.2)μg.m-3,OC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9.3)μg.m-3和(14.0±5.6)μg.m-3,EC质量浓度分别为(7.9±5.4)μg.m-3和(4.7±2.2)μg.m-3,OC/EC比值分别为2.9±0.6和3.2±1.0.冬夏季非降雨的稳定天气条件下二次有机碳气溶胶(SOC)浓度分别为(6.1±6.6)μg.m-3和(5.8±5.2)μg.m-3.冬夏季SOC和O3浓度显著相关(p<0.01).东南风和西南风条件下,OC、EC浓度普遍较高,表明东莞、江门和佛山地区的工业污染源对广州地区污染物累积和霾天气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朱李华陶俊张仁健曹军骥张涛林泽健许振成
关键词:有机碳元素碳臭氧
广州夏季大气消光系数与能见度观测研究
于2008年7月利用浊度仪(Nephelometer)、黑碳仪(Aethalometer)、现时天气现象传感器以及自动气象站获得了每5分钟大气散射和吸光系数和每30分钟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等观测数据。结果发现:夏季450nm...
朱李华陶俊张涛韩静磊许振成张仁健曹军骥
关键词:散射系数消光系数能见度
文献传递
上海市大气散射系数的季节变化特征
为研究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散射系数分布特征以及颗粒物化学组分贡献率,用浊度仪对散射系数近一年监测,同时采集PM2.5,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观测发现,散射系数秋冬季较高,夏季最小。日变化有早晚两个峰,秋冬较明显。PM2.5...
徐薇修光利陶俊王丽娜朱梦雅冯玲张大年
关键词:散射系数能见度PM2.5
文献传递
上海市大气散射消光特征及其与颗粒物化学组成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为研究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散射系数分布特征以及颗粒物化学组分贡献率,2009年用浊度仪对散射系数进行观测,同时采集PM2.5,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浓度.观测发现,秋、冬季散射系数较高,夏季最小.散射系数日变化有早、晚两个峰,午间出现低谷.散射系数与温度、风速有显著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得到OC、NO-3、NH+4是影响消光系数的主要化学成分.依据IMPROVE估算公式,将OC分为吸湿性和非吸湿性部分,并加入海盐影响,使估算bext值更接近监测值.OC、EC和硫酸铵盐为估算消光系数主要贡献成分.
徐薇修光利陶俊王丽娜朱梦雅黄众思蔡婧乔婷张大年
关键词:散射系数PM2.5能见度化学组分
长三角区域城市间大气颗粒物交互影响趋势研究
大气颗粒物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是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对比,分析长三角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与其地理位置和季节主导风向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4轨迹模式,模拟计算了...
朱梦雅修光利陶俊张大年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后向轨迹长江三角洲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