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2005]356)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连宾车涤非周建军赵金陈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生物吸附
  • 1篇生物转化
  • 1篇趋磁细菌
  • 1篇脱硫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吸附
  • 1篇微生物转化
  • 1篇煤炭脱硫
  • 1篇辣度
  • 1篇辣椒碱
  • 1篇环境意义
  • 1篇硅酸盐细菌
  • 1篇磁效应
  • 1篇

机构

  • 2篇贵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连宾
  • 1篇曾岭岭
  • 1篇卢家暄
  • 1篇谢作晃
  • 1篇赵海霞
  • 1篇王斌
  • 1篇黄海燕
  • 1篇陈烨
  • 1篇赵金
  • 1篇周建军
  • 1篇车涤非

传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硅酸盐细菌煤炭脱硫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煤炭生物脱硫技术是目前和将来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生长在含高硫煤培养基中的硅酸盐细菌来去除煤炭中的硫。研究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对所用高硫煤样有脱硫效果,全硫含量从原煤样的5.45%降至处理后的3.45%,全硫脱除率达36.70%,其中细菌有效脱除率达9.91%。摇床培养的硅酸盐细菌比静止培养的硅酸盐细菌对煤炭脱硫效果更好。含氮培养基培养的硅酸盐细菌比无氮培养基培养的硅酸盐细菌脱硫效果要好。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硅酸盐细菌不仅对煤中硫化铁硫存在氧化作用,同时也对煤中有机硫和无机硫存在吸收与代谢转化作用。认为硅酸盐细菌对煤炭的脱硫作用存在两种机理:①硅酸盐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对煤中硫产生氧化作用;②硅酸盐细菌对煤中硫进行了吸收与代谢转化。两种机理同时存在,且作用对象包括煤中所有形态的硫。该实验结果显示硅酸盐细菌在脱硫研究中有潜在应用前景。
谢作晃赵海霞黄海燕连宾
关键词:硅酸盐细菌脱硫微生物吸附微生物转化
辣味食品辣度量化分级技术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本文针对贵阳地区消费人群对辣味食品辣度的感官评价进行了调查,定量分析了不同辣度辣味食品中辣椒碱的含量,依据感官辣度和辣味食品中辣椒碱的含量,对辣味食品的辣度进行了量化,并分为4级:1级(微辣;辣椒碱含量<0.30%)、2级(中辣;辣椒碱含量0.30%~0.50%)、3级(辣;辣椒碱含量0.50%~0.70%)、4级(很辣;辣椒碱含量>0.80%)。在考虑辣椒原料综合利用的基础上,设计了定量添加辣椒精以生产不同辣度辣味食品的工艺路线。
曾岭岭王斌陈烨车涤非周建军赵金连宾
关键词:辣椒碱辣度
微生物磁效应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2007年
介绍生物磁效应的特点,着重阐述微生物磁效应在趋磁细菌的环境响应、生物矿化作用等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和展望。
卢家暄王蔚
关键词:趋磁细菌环境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