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FX071)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 相关作者:沈春光岳晓鹏吴中伦裴玲玲陈万明更多>>
- 相关机构:许昌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灰关联分析的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被引量:6
- 2013年
- 针对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复杂结构特征,设计了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支持向量机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均可用于评价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且结论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适用于各类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保证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 沈春光吴中伦岳晓鹏
-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支持向量机灰关联分析
- 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针对传统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初始条件的选取问题,分别提出了以x(1)(1)和x(1)(n)为初始条件的优化模型,使得原始序列的一阶累加生成序列与其模拟值的误差平方和在理论上达到最小.在此基础上,给出最优初始条件下的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公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沈春光陈万明裴玲玲
-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复杂结构特征,设计了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支持向量机和模糊综合评判对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均可用于评价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且结论基本吻合,从而验证所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各类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等级评定,可保证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 沈春光吴中伦岳晓鹏
-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支持向量机模糊综合评判
- 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科技创新人才能力成长受个人、教育、社会三大因素影响,其成长过程具有阶段性、复杂性和规律性,其成长过程可以通过构建成长曲线模型,对其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也可以基于系统优化控制思想对其成长系统进行优化。
- 沈春光
-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影响因素数学描述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针对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复杂结构特征,设计了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定量分析方法均可用于评价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且结论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适用于各类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等级评定,保证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 沈春光吴中伦岳晓鹏
-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分析
- 宪政维度下村民宗族思想对村民自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宗族思想是在我国长久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演变并保留下来的一种群体意识和思想,这种意识集中的体现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宗族思想对我国村民自治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一种存在于农村的普遍问题。在宪政的角度下分析农村宗族思想对村民自治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宗族思想的存在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对村民自治的内涵和模式有所了解,对于宪法关于二者的规定有详细的了解,才能对这一命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
- 杨中领沈春光
- 关键词:宪政农村村民自治
- 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初始条件的优化被引量:3
- 2011年
- 针对传统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初始条件的选取问题,分别提出了以x(1)(1)和x(1)(n)为初始条件的优化模型,使得原始序列的一阶累加生成序列与其模拟值的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初始条件下的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公式,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沈春光陈万明裴玲玲
- 基于GM(1,1)模型的区域科技人才投入的区间预测
- 2012年
- 对区域科技人才资源投入进行科学预测是掌握科技人才资源变化趋势和政府进行科技决策的基础.基于灰色GM(1,1)模型,建立了区域科技人才资源投入灰色发展带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人才投入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江苏省科技人才资源的投入情况.
- 沈春光
- 关键词:GM(1,1)模型区间预测
- 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被引量:6
- 2012年
- 首先从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的角度对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思路、构建方法及应用原则;然后,基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存量竞争力、利用效率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几个维度,构建出了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给出了确定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竞争力指标权重的方法与步骤。
- 沈春光
- 关键词:竞争力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