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6120110004)

作品数:15 被引量:150H指数:9
相关作者:史庆轩王朋王南王秋维田园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研究院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混凝土
  • 6篇箍筋
  • 6篇高强
  • 6篇高强箍筋
  • 6篇高强混凝土
  • 5篇抗震
  • 5篇抗震性
  • 5篇抗震性能
  • 5篇混凝土柱
  • 4篇地震
  • 4篇地震作用
  • 4篇载力
  • 4篇核心筒
  • 4篇钢筋
  • 4篇钢筋混凝
  • 4篇钢筋混凝土
  • 4篇承载力
  • 3篇约束高强混凝...
  • 3篇约束混凝土
  • 3篇筒结构

机构

  • 16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学研究院
  • 2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西安铁路职业...

作者

  • 16篇史庆轩
  • 9篇王朋
  • 6篇王南
  • 4篇王秋维
  • 3篇田建勃
  • 3篇田园
  • 2篇姜维山
  • 2篇杨坤
  • 2篇赵均海
  • 2篇王峰
  • 1篇杨文星
  • 1篇李坤
  • 1篇李博宇
  • 1篇郑晓龙
  • 1篇张兴虎
  • 1篇白力更
  • 1篇王斌
  • 1篇郭智峰
  • 1篇张婷
  • 1篇孟和

传媒

  • 4篇工业建筑
  • 3篇工程力学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1篇力学季刊
  • 1篇建筑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反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单向、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单向、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对比,分析了双向罕遇地震作用对结构顶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楼层相对扭转角及相对加速度的影响;通过改变地震波输入角度,考察了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层间位移角曲线较为相似,但是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层间位移角明显较单向作用下的大;地震动特性对楼层扭转角的影响较为显著,一般相对扭转角最大值均出现在结构的顶层;楼层响应相对加速度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结构底部1/5~3/5结构高度内或结构的顶部;地震波输入角度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较大。
王朋史庆轩王峰盛华春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结构弹塑性分析
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通过31根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对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强箍筋约束是防止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陡然下降的有效措施;箍筋间距较小、强度较高、形式较复杂的约束混凝土试件,具有较高的箍筋侧向约束力,其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较为平缓,显示出良好的延性性能;对于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试件,当其达到峰值强度时,高强箍筋不一定屈服,即取箍筋屈服强度计算有可能高估约束混凝土峰值强度的提高程度。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约束混凝土达到峰值强度时相应高强箍筋应力大小的迭代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及极限应变的计算公式;提出一种适合于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构模型,并结合试验结果与国内外几种典型本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
杨坤史庆轩赵均海姜维山孟和
关键词: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
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通过6根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在高轴压力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加载试验,研究了其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延性性能及耗能性能,分析了箍筋的应力水平。高强箍筋试件与普通箍筋试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箍筋强度不能提高试件水平承载力,但可以显著提高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试件达到极限位移时,高强箍筋约束核心混凝土未见明显压碎,箍筋未屈服,依然对核心混凝土有较高的约束作用;在同等配箍率下,密配细直径箍筋比疏配粗直径箍筋对提高构件抗震性能更为有效。
史庆轩王朋田园王南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柱高强箍筋抗震性能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复合箍筋
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为研究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受压力学性能,进行了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配箍率、箍筋屈服强度和箍筋形式对约束高强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箍筋在约束混凝达到其峰值应力时并未屈服,根据其受力机理提出了有效侧向应力和相应的高强箍筋应力的计算方法;高强箍筋可在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下降段提供更有效的侧向约束,曲线下降较为平缓。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的计算式,建议了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较好。
史庆轩王南田园王朋李坤
关键词: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试验应力-应变全曲线
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柱的塑性铰长度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研究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及其塑性铰长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10根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悬臂柱在高轴压比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型柱在高轴压比下的滞回曲线仍呈稳定丰满的梭形,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即密配高强箍筋是保证高强混凝土框架柱在高轴压比下具有良好延性性能以及提高其轴压比限值的有效措施。结合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分别采用基于柱位移和曲率的方法、基于混凝土压应变的方法计算塑性铰长度并进行对比,两者计算结果相近,塑性铰长度平均值略大于柱截面边长。
杨坤史庆轩赵均海
关键词: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约束混凝土延性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通过对比分析中国规范(GB 50010—2010)、美国规范(ACI318—08)和欧洲规范(EN 1992-1-1∶2004)无预应力有腹筋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混凝土强度、剪跨比和配箍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根据国内外219个集中荷载作用下有腹筋简支梁受剪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对各国规范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各国最小、最大配箍率。结果表明:欧洲规范受剪承载力最大,中国居中,美国最小;欧洲规范最小配箍率大于中国和美国,美国最低。通过比较,得出中国规范尚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
王峥史庆轩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最小配箍率
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被引量:16
2014年
针对目前我国在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的研究工作较少,相关理论很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缺少专门针对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的现状,对国内外有关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的试验研究、承载力计算以及受力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评价,对比了几种典型连梁的抗震性能,并指出目前有关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尚未涉及的方面,为钢-混凝土组合连梁的进一步试验研究及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史庆轩田建勃王南郭智峰
关键词:抗震性能抗剪承载力延性
型钢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地震作用下型钢混凝土柱(SRC)的受力性能,首先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在确保建立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模拟和分析了单、双轴路径加载下轴压比、配钢形式、加载路径、位移幅值循环次数、变轴力等因素对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面配钢形式对柱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大轴压比下柱延性小,耗能差,对抗震不利,且大轴压比双轴路径下柱的抗震性能比单轴路径下更为不利;双轴加载路径下柱峰值强度和延性明显较单轴加载路径下的低,但双轴加载路径下柱的总耗能大于单轴时的总耗能;在轴压比n=0.3的单、双轴加载路径下,位移幅值循环次数对柱骨架曲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耗能有较大影响;在变轴力作用下,柱受力性能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延性小。
史庆轩王朋王秋维卢亚北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柱数值模拟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柱剪切粘结破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剪切粘结破坏是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一种常见的震害形式,剪切粘结破坏柱刚度退化快、延性差、滞回曲线"捏拢"现象明显、耗能能力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剪切粘结破坏的影响因素,以避免此类震害的发生。该文通过试验数据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面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剪跨比、纵筋直径及加载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柱易于发生剪切粘结破坏的条件为:面积配箍率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较低、轴压比0.1≤n≤0.5、剪跨比1.25<λ<2.5、配筋率较大且纵筋直径较大、低周往复荷载作用。
史庆轩王朋王秋维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数值模拟影响因素
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为了研究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采用建研式加载装置,通过14根高强混凝土短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短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变形和延性、耗能能力以及高强箍筋的应力发挥水平和受剪承载力计算等,分析了轴压比、剪跨比、箍筋强度、箍筋间距、箍筋形式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短柱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柱破坏形态受设计参数的影响有剪切破坏和剪切黏结破坏两类;与普通强度箍筋混凝土短柱相比,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短柱在节约材料的同时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能力;达到极限荷载后,箍筋的应变发展较快,高强箍筋的强度发挥充分,短柱的抗震性能明显改善;通过对高强箍筋应力取值进行适当修正,采用GB 50010—2010规范公式计算高强箍筋高强混凝土短柱的受剪承载力是可行的。
史庆轩杨文星王秋维田园张兴虎姜维山白力更赵群昌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短柱高强箍筋约束混凝土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