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TJ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81H指数:4
- 相关作者:韦路谢点丁方舟赵璐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形象研究的问题及反思被引量:4
- 2016年
- 为了全面把握国内外有关中国形象的研究脉络和知识版图,笔者从英文著作、英文社科论文(SSCI)、中文著作和中文论文(CSSCI)等四种不同的文献渠道进行检索,试图科学客观地呈现全球范围内中国形象研究的出版年份、学科归属、研究议题、理论关照、形象来源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论文和专著进行分析,得出对中国形象的研究主题主要分为他者描述、文学刻画、传播策略等方面,同时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 韦路
- 关键词:学科归属
-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图景:基于Twitter媒介机构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被引量:37
- 2015年
- 社会化媒体时代发展以来,国际传播关系与全球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历时性变迁。在Twitter这一全球性公共传播场域中,各国媒介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线上社会网络。其中,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仍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在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突破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除了所在大洲的发达程度外,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也对各国媒介机构在该网络内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体现地理接近性和文化接近性的国家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媒介机构之间的双向链接关系。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在整体的社会资本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韦路丁方舟
-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社会网络分析
- 全球网络信息传播格局透视——基于世界各国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 新信息传播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并未掩盖全球网络信息传播格局的不平等,数字鸿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十分严峻。如何描述全球网络信息传播格局的变迁?如何解读数字鸿沟现象背后的成因?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信息传播格局中的地位,...
- 韦路谢点
- 关键词:数字鸿沟网络传播技术采纳
- 文献传递
- 全球中国形象研究的知识版图——基于SSCI期刊论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被引量:19
- 2017年
- 国际国内对中国形象的研究逐年增多,特别在2008年以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地区方面,来源于中国、美国、东南亚邻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中国形象研究相对较多。学科方面,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研究较多,各学科研究侧重点不同,多学科交叉趋势日益显著。主题方面,词频分析和文本挖掘表明,中国形象研究可归纳为五大研究主题,即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管理、企业形象与国际化、城市形象与规划治理。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刻板印象、框架理论、议程设置、他者理论、品牌理论、认知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等。方法方面,国际中国形象研究以量化为主,调查和内容分析等方法较为盛行。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过于微观与琐碎,理论化程度不足,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亦有待加强。
- 韦路谢点
- 关键词:国家形象城市形象SSCI
- 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史:理论、方法与路径——2013中美新闻传播双边学术会议综述
- 2013年
- 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和美国俄亥俄大学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中美新闻传播双边学术会议之"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史研究"于2013年5月25-26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美国俄亥俄大学、浙江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集中探讨中美媒介发展和全球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 韦路赵璐
- 关键词:新闻传播传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