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00-33)
- 作品数:7 被引量:133H指数:6
- 相关作者:赵敏周艳玲赵雨森王炎宋起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龙胆草全露地育苗技术的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为龙胆草大面积种植提供经济适用的育苗技术。方法 采用室内人工催芽 ,羧甲基纤维素悬浮液播种 ,微喷灌浇灌 ,落叶松松针覆盖保水遮荫的全露地育苗技术。结果 育苗成本比传统的大棚育苗降低 60 % ,每平方米出商品苗 3 0 0 0株。结论 该技术经济实用 ,可推广应用。
- 赵敏
- 关键词:龙胆草育苗技术
- 北五味子生态特性与栽培技术被引量:16
- 2001年
- 综述了北五味子栽培方面近 10 a的有关研究工作.同时着重论述了野生五味子生态特性及在制定栽培技术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五味子具有喜湿喜肥喜光的生态特性.在栽培生产中.通过人工支架、挖定植沟、定植沟回填粪土混合物和在苗期、移栽后、开花结果期加强水肥管理等技术措施。满足其生长需要.可使五味子人工园持续高产稳产。五味子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经层积处理后.才能用于生产中。层积的温度及层积需要的时间、生产上应根据开始层积日距播期的时间间隔估算和确定。
- 赵敏宋起平何亚庆
- 关键词:北五味子生态特性栽培技术实生苗
- 穿龙薯蓣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被引量:5
- 2008年
- 分别测定了穿龙薯蓣种子的水浸提液、水浸泡液与乙醚浸提液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以及对白菜和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水、乙醚、乙醇和丙酮浸泡穿龙薯蓣种子,比较其对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穿龙薯蓣种子中含有一定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其对白菜幼根生长的抑制活性高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对小麦叶绿素含量、鲜质量和α-淀粉酶的活性高于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并且对穿龙薯蓣自身种子萌发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室温用乙醚浸种12 h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据此,建立了穿龙薯蓣种子的催芽技术。
- 周艳玲赵敏宗妍
- 关键词:穿龙薯蓣种子萌发
- 膜荚黄芪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7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对膜荚黄芪种子萌发抑制物质的研究 ,探讨黄芪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方法 制备黄芪种子粗提物 ,并测定其活性 ;制备黄芪种子的乙醚提取液并进行纸层析 ,然后测定各区段的活性 ;用温水 ( 4 1℃ ,4 5℃ )浸种 ,测定不同时间的浸泡液的抑制活性。结果 证明黄芪种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 ,且其乙醚提取物纸层析在 Rf0 .9区段对白菜种子萌发有最强抑制 ,Rf1.0区段对白菜幼根生长有最强抑制 ;通过温水浸种 ( 4 1℃ ,4 5℃ )可除去大部分内源抑制物质 ;黄芪种子的内源抑制物质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均有显著抑制活性 ,对小麦种子萌发则不表现抑制 ;黄芪种子乙醚提取物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也有较强抑制活性 ;结论 黄芪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 ,除种皮透水性差外 ,还有内源抑制物质作用的结果。
- 赵敏王炎
- 关键词:纸层析温水浸种
- 防风种子的休眠机制被引量:12
- 2009年
- 比较了防风完整种子与种仁的发芽率和吸水率,测定了防风种子粗提液对白菜、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运用原位试验方法探讨了防风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防风种子休眠与种皮关系不大,种子中存在的内源抑制物质是造成防风种子发芽率低、出苗缓慢的主要原因。
- 周艳玲赵敏赵雨森
- 关键词:防风种子
- 防风种子中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被引量:44
- 2004年
- 目的 通过防风种子提取物对白菜、小麦、防风抑制活性的研究 ,探讨防风种子发芽率低 ,播种后出苗缓慢的原因。方法 制备防风种子粗提物并测定其对白菜、小麦、防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 ;制备粗提物的乙醚萃取液和乙醚萃取残余液并分别进行纸色谱分离 ,测定各区段的活性 ;用不同溶剂和温水 (4 1℃、4 5℃ )浸种 ,测定各批次浸泡液的抑制活性。结果 防风种子中存在活性较强的内源抑制物质 ,且其乙醚萃取液在 Rf 0 .6区段对白菜种子萌发抑制活性最强 ;防风种子粗提物对防风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防风种子粗提物对小麦幼苗的地上部分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 ;温水浸种可除去大部分内源抑制物质。结论 防风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是导致防风种子发芽率低、播种后出苗缓慢的主要原因。
- 赵敏
- 关键词:纸色谱温水浸种
- 狭叶柴胡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被引量:16
- 2009年
- 分别测定了柴胡种子的水浸提液、水浸泡液与乙醚浸提液对柴胡种子萌发以及对白菜和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活性;用水、乙醚、乙醇和丙酮浸泡柴胡种子,比较其对种子中抑制物质的去除效果;运用原位实验方法探讨柴胡种子萌发与内源抑制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胡种子中含有一定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其对白菜幼根生长的抑制活性高于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对小麦叶绿素含量、鲜质量和α-淀粉酶的活性高于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并且对柴胡自身种子萌发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室温用乙醚浸种24h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据此,建立了柴胡种子的催芽技术。
- 周艳玲赵敏彭元举赵雨森
- 关键词:柴胡种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