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07DZ05027)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魏新林刘莹王元凤刘纯西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南开日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有机磷特异性人工完全抗原的合成与鉴定被引量:2
- 2010年
- 将含有苯环结构和硫代膦酸键的杀螟硫磷作为基本机构,经氨基化衍生反应,制备得到了有机磷半抗原。通过紫外、质谱、核磁共振鉴定,表明半抗原合成成功。通过重氮化反应,将半抗原偶联到载体蛋白上,进行紫外扫描、红外波谱和PAGE电泳鉴定,结果显示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偶联成功。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的偶联比为7.61∶1,达到免疫要求。该方法为研究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奠定了基础。
- 刘纯西刘莹魏新林
- 关键词:有机磷半抗原人工抗原杀螟硫磷
- 氰戊菊酯特异性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基于农药小分子人工抗原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以氰戊菊酯的特征菊酸部分——氰戊菊酸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合成了氰戊菊酯免疫特异性人工结合抗原,并对抗原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抗原合成反应温度以室温为宜,偶联时...
- 魏新林刘莹张少恩王元凤
- 关键词:氰戊菊酯人工抗原半抗原偶联
- 文献传递
- 氰戊菊酯特异性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被引量:5
- 2009年
- 基于农药小分子人工抗原设计合成的基本原则,以氰戊菊酯的特征菊酸部分——氰戊菊酸作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合成了氰戊菊酯免疫特异性人工结合抗原,并对抗原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抗原合成反应温度以室温为宜,偶联时缓冲液的最佳pH值为8.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合成抗原的紫外图谱相对于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均发生了偏移,表明偶联成功;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合成产物蛋白条带明显在载体蛋白条带之后,即合成产物的分子量大于相应的载体蛋白分子量,从而判定偶联是成功的。
- 魏新林刘莹张少恩王元凤
- 关键词:氰戊菊酯人工抗原半抗原偶联